是有些意外,顿了顿,她看向苏响,“你开个价吧。”
苏响摇了摇头,“还是你说个价吧。”
说起来还是见识太少,苏响对这端砚的市场价没有概念,但他明白,市场价和收藏是两种概念。
年轻女子买端砚明显是为了送给她那个偏好文房四宝的爷爷,这就是奔着收藏去的,价格在无形中也就往上拔了许多。
“一百万。”年轻女子丝毫不拖泥带水,立刻报出了个价格。
苏响整个人都呆住了,他被这个数字给吓到了,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啊!
压抑着心头的狂喜,他淡淡地点了点头,“成交。”
年轻女子当即就拿出手机,要了苏响的银行卡号,立刻就转了账。
看着手机里提示到账的信息,苏响没再停留,朝两人笑着点了点头,扭身离开了。
“刘爷爷,你看好他?”
苏响刚走,年轻女子便朝老人撇撇嘴,“刚才竟然都不想着帮我压压价。”
老人失笑摇头,“臭丫头,你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这可是王羲之用的端砚,他要是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你这价格能买到?”
“再说了,拍卖行消息一出,你那两个哥哥肯定得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轮到你向你爷爷献宝都还不好说。”
年轻女子讪讪地笑了笑,“所以我才托刘爷爷您帮我找嘛。”
老人点了点头,看了眼楼梯口,说道:“我也确实看好这个年轻人,这次算是结个善缘吧。”
“结缘?他不就是运气好吗?”年轻女子有些不以为然。
“运气好?呵,你真以为他没看出这端砚是东晋时期的?”
年轻女子一愣,“他知道?这怎么可能!”
老人喝了口茶,徐徐道:“昨晚我离开摊子又回去了一趟,想要把这端砚收了,却被他给抢先了一步,我站在一旁看得清楚,他买下来之后才打开端砚的盖子。”
“您是说他买之前不知道里面的刻章?”
老人点头道:“东晋时期的端砚,虽说如果不是名人所用,价值没有加成,但毕竟年代久远,市场价在五万到六万之间,他只是看了一会就问了价钱,还当场买了下来,你说他看没看出来这端砚的年代?”
“这……他花了多少钱买下的?”
“摊主开价一万五,他最后花了两千买下,讨价还价那叫一个老道。”
“刘爷爷!您!”年轻女子气得不轻,她可是花了一百万,谁想人家成本也就才两千块。
老人摆了摆手,认真说道:“这行有这行的规矩,各凭本事,没得怨,他能捡漏就说明他有这本事。我告诉你他的本价已经是坏了行规了。”
年轻女子跺了跺脚,倒也没说什么。
老人轻叹了口气,“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年轻人,不可限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