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用各自的想象力臆想着战争的场面——
威武的王师高歌猛进,衣着光鲜,战车轰鸣,万炮齐发,震天撼地,英夷一触即溃,狼奔豕突。
显然,想象的场面和现实肯定有一定的差异。
初春的马来亚已经有些热了,昼间温度只逼30c之多。
又潮又热,蚊虫肆虐,连续征战了一周之久的明军官兵们此刻早都已经不复起初的“气宇轩扬”。
一个个胡子拉碴,头发油腻得发亮,几乎都打结成一缕缕的了,浑身上下沾满泥土,连那些耐用的灰绿色卡其布军服竟都破破烂烂了。
来自国内各大报社的随军记者们都非常无奈和头疼——
老天爷啊,这分明是一支叫子军队,就跟流寇似的,想找出几张合适的宣传照片都难啊!
原本懵懂的新兵们经过战火洗礼已经完成了蜕变,身虽疲、心未倦,真正适应了战争。
但胜利的喜悦让所有人斗志昂扬,在齐声唱着的军乐声中,士兵、坦克、卡车、骡马、火炮组成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东西两线明军皆在朝着南方那个号称“远东永不陷落的要塞”快步行进。
明军是这等境况,而对面的英联邦军队则又是迥异的另一番模样了。
在东线明军打穿了半岛南部的防线之后,惊恐的远东司令部四处调遣救火队来堵漏,为西线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
《新加坡日报》的记者皮尔森拍摄了大量照片,并记录了对应的描述:
无法计数的车水马龙在向南方撤退,被炸弹破坏的坑坑洼洼的道路上拥挤不已,所有的士兵都目光涣散、斗志全无,眼神空洞无神。一些士兵甚至两手空空——因为早就在之前的仓促撤退中遗失了枪支。
但这些照片没有刊载在报纸上,它们都被当局没收了,理由是与现实不符,这是“容易让市民误解而丧失信心”的虚假信息。
在沿途的村镇,地方百姓饶有兴致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望着满载败军的车流不断通过。
对他们来说,战争似乎与自己无关。大家早都已经看不惯这些趾高气昂、高高在上的英国老爷们了,
现在这些装腔作势、自诩布武天下的日不落帝國的部队却在垂头丧气的逃跑?
很难想象能把他们揍成这副模样的大明军队会是多么的光鲜亮丽、威武雄壮。
结果,他们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一支粗看同样落魄、细看精神面貌却迥异的部队。
但是能宽慰他们自己的是,这些“王师”的坦克和火炮也不少,确实是劲旅。
在见到周长风以后,东线指挥官、三十八师师长邓思泉禁不住赞叹道:“辛苦你们了,穷追猛打几天几夜,够威风、够威风,真狠呐。”
周长风坐在小板凳上,拧开铝水壶咕噜咕噜喝了一大口,“过誉了,撵着一帮子仆从军打而已,也就澳军稍微棘手些。”
“仆从军到底也是正规兵马,里边有不少英人,再说了,纵然是几万头猪也没那么容易解决嘛。”
“嗯。对了,重炮部队上岸了吗?多久能到?”
旁边的一名参谋立刻抱拳答道:“
“好,该来一次万炮齐鸣了。”周长风伸了个懒腰,惬意地说道。
明军现行的步兵师编制不包括六英寸、也就是150㎜级别的榴弹炮,而是独立编组为野战重炮旅方便平常管理训练,只在有需要的时候临时配属。
因为军部认为,平常压根用不上这种级别的火炮。
如果真需要使用那一定是大战,而大战就肯定要悉心策划,不可能说发兵就发兵,所以临时再抽调配属野战重炮是完全来得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