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匆忙,怕是为水霍被俘之事而来。
“传!”
进殿行礼之后,听得相国道:“陛下,不知可听闻枕霞女归降之事。”
枕霞女招安归降已有一月,却是如今来说,可见醉翁之意不在酒。
“枕霞女为世之女英,如今归降魏国,魏城暮如虎添翼,我军怕是不敌。魏国议和之事”
这老匹夫怕是害怕开战,伤其儿性命吧!
“水将军被俘之事,不知相国可曾听说了。”
那相国抹了抹泪,道:“小儿为国,死得其所。只是议和之事,还请陛下三思。”
“相国大义,朕深感欣慰,懿国有相国镇守,国无碍矣。当年父皇病重,将朕托付于相国,相国为一国相,更为朕之父。相国为父,水将军为兄,兄有难,焉有不救之理。”
“陛下”
此言只说得相国感激涕零,跪地磕头:“陛下,臣愿为陛下、为我大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o
谈,必定是要谈。议和之日定于三月初,漆国。
议和前几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当年山间,恶狼相对,也是这样的月。
今日夜上古寺,她要见一个人。
曾经的封疆大将,青家三子,青涩三哥——青一。
当年是他将她从饿狼堆里救下的。
如今,他已是古寺小僧,青灯小侍了。
夜很静,木鱼静敲着,灯摇着昏暗的光。
女帝跪于佛前叩拜,罢,问起:
“若是魏军发难,可否迎战?”
木鱼声停了,听得一句:“若用暗将,可以一战。”
“暗将是谁?”
青一没有言语。
只是朝堂,已无人可用了。
“若是无计可施,无和可议,将军可否为朕还俗?”
木鱼声停了一下,青一的眸子微启,又沉下,殿内又唯剩了木鱼声。
o
议和前一日,夜。
银针铺开,在月光、在烛光。
懿轻尘挽起袖口,小臂的位置,曾有一处印记——奴印。
魏城暮亲手所刻的奴印。
当时她嘴里塞着布团,针在肌肤刺进刺出,痛的满头大汗。
自为帝后,怕于众大臣面前暴露,命阿羞去除奴印。
如今要前往魏国和谈,必定要再见那位负心人,这奴印,需得重刻。
取针,她刺入肌骨
o
三月初三,大魏长公主及懿国女帝至漆国和谈。
漆王出城相迎,迎进宫中。
漆国处于两国之间,弹丸之地,只因背靠大树好乘凉,得大魏之助,才得以安宁数载。
今日和谈,他势必要讨好长公主。
于水榭观戏。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戏至酣处,听得懿国女帝忽然得高声一句:“好,好戏,唱得好!”
随同长公主而来的魏国使官接话道:“戏虽好,却是比之紫楹台刑戏还远远不及。”
漆王明了意思,一杯酒奉上长公主:
“听闻魏京刑戏闻名天下,不知小王今日可有幸观赏?”
长公主的眸子盯在右侧懿国女帝身上。自初见,她的眸子便没从女帝身上挪开过。
望着、赏着、饮酒、继续赏着
像,却又不像。容貌甚像,却好像缺了些什么。她的眸子里该是有一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