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并对佛教艺术与文化进行大力支持,为了表现信徒的虔诚,开始大型修建寺庙,而响堂山石窟最初的用途是为武王高欢作为虚葬的墓穴来使用。
发展
响堂山分为南北两山,北响堂山又名为鼓山,是太行山滏[fǔ]口陉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山势险峻,环境清幽,石质优良,而在北齐时期,皇帝高洋崇尚佛教,于是下令在响堂山兴建寺院,并在此修筑行宫,以便在前往晋阳和邺时进行避暑、游玩和礼佛。作为该时期最重要的刻经地之一,石窟中保存着大量摩崖刻经,其中包括《维摩诘经》《弥勒成佛经》等。北响堂第2窟刻有北齐晋昌郡开国公唐邕[yōng]所写的经文,保存完好,这些刻经记录了石窟的历史和佛教信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除了刻经,响堂山石窟还有大量的佛龛[kān]雕像,保存至今。
衰落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灭北齐后开展了灭佛运动,其中包括焚毁佛教佛寺佛塔,逼迫僧侣还俗,关闭寺庙,没收财产等作为以限制佛教传教和扩张,史称“太武灭法” 。而响堂山石窟中的雕像在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