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宫殿“前朝后寝”的格局而建。因为是首陵,所以孝陵有一些其他陵没有的建筑,如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等。孝陵神路上,有石牌坊、下马牌、大红门、更衣殿、碑亭、华表、石像生、石桥、门座、宫殿、祭台、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下宫殿等30余座(组)各类建筑,这些建筑由神道串联起来,由南至北,形成一条长达6000米的中轴线。
孝陵的石牌坊位于清东陵陵区最前方,是顺治帝逝后由康熙帝为其所修建的一座仿木结构的门洞式礼制性建筑,其体量和雕刻的精细程度已然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类型的明清皇陵石牌坊,高约12.48米,面阔五开间,宽达31.35米,为“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并采用木结构以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形式,全部由汉白玉构筑而成,额枋及枋间板上还雕有旋子彩画及云纹装饰;而且6根立柱每一根上都雕刻着图案,立柱下又嵌有两块巨大的夹杆石,夹杆石顶部为圆雕的麒麟和狮子等六对卧兽,底部为须弥座,各夹杆石看面上则分别都雕刻着“云龙戏珠”“蔓草奇兽”和“双狮滚球”等瑞兽浮雕图案。虽然孝陵石牌坊历经三个半世纪的时间,还经受了1679年(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仍旧屹立不倒。大红门位于石牌坊后,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整个陵园的正门,于1979年仿照清西陵大红门耗资16万元复原,有三个门洞,单檐庑殿顶,大门两侧还各有角门,东西两边是20余千米的风水墙向后延伸与长城相接,将整个陵园封闭。门外东西两侧还各立有一块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的下马牌。此外,孝陵的石像生数量较多,共计达18对,主要包括麒麟、马、獬豸、骆驼、狮子、大象、文臣、武将等,其造型大多具有“朴实浑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