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黄天之世> 第六百三十八章:受命而正,顺应天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八章:受命而正,顺应天命!(3 / 4)

办法,让层层光环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传言之中,许安已经被当成了神灵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同于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许安从来都是和民众站在一方,所实行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有益于民生,因此许安受到了更多的拥戴。

对于皇帝,大部分人或许心中是敬畏,但是对于许安,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崇敬。

“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乃是皇家的藏书阁,光武迁都洛阳之后,虽然带走了许多藏书,但是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仍然留有副本,这一次王允等人仓皇逃出长安城,两阁之中很多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王允和皇甫嵩等人终究还是被声名所累,不敢放火焚烧了这些藏书。

不过也有可能是确实太过于匆忙,忘记了这些藏书,于是两阁的藏书都便宜了黄巾军。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

《后汉书·翟酺传》载:“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西汉中晚期,石渠阁又成了首都的学术中心,汉室的儒生们在这里参加集议,有时候天子都会亲临石渠阁旁听。

天禄阁,未央宫藏书阁名,也是西汉初由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北部。

天禄阁得名于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们认为天鹿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名,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天禄阁存放的几乎都是汉帝国的文史档案和重要图书典籍,这里的藏书多达三千余卷。

汉成帝时,曾命光禄大夫刘向等人在此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典籍的整理和校勘。

刘向召集了兵家、史家、观星、医学等多方面的出众者,分别整理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和方技等书。

“每一书成,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叙而奏之”,并著有《别录》。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秉承父业,总括群篇,撰成《七略》,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明公迁移治所于长安之后,可以命工匠将这两处藏书之所的所有典籍全部印刷成书,将国学院就设立于两阁之内。”

许安眼眸微亮,他之前不了解未央宫的情况。

经过了阎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行得通。

一旦未央宫成为了办公之地,一部分又划归为国学院,便等于成了扩大版的晋阳府衙,其原来的神秘性也将会消散一空。

改宫室为府衙,宫室也不至于被荒废弃置,平白的浪费钱财去维护。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许安沉吟了片刻,阎忠说的虽好,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就是把晋阳所有的署衙都搬迁而来,未央宫确实能够容纳,但是长乐宫和建章宫又如何利用。”

“建章宫经历战火,经历了修缮,如今已经没有往日盛况,明公可以改建章宫为太平观。”

“武帝好慕仙道,建章宫中最为高大的建筑当属有‘神明台’,周设九室,象征九天,曾住道士、巫祝百余人,据传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阎忠眼神微眯,不屑的笑了一声。

“不过若是真有神明,那么现在武帝肯定还活在人世。”

许安听到阎忠的冷笑,也是有些感慨,长生不死,万寿无疆,谁又不为之心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那寻仙问道多年的始皇帝,早就证明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长生不死的神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