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能够安然无恙地等到殿下学成归来的那一天。”
虽说二人相识的时日不算长久,然而共同历经的种种艰险与困境,却让他们之间缔结了深厚的情谊。面对即将来临的别离,两人的心中皆盈满了不舍与感伤,那离愁别绪犹如浓雾,久久难以消散。
荀萧见王明尘情绪激动,便轻声安慰道:“国师,无需如此悲伤,且放宽心便是。小师弟今后将由我们悉心照料,普天之下,何人敢轻易冒犯?况且,我们又不是摩柯寺的和尚,无需终身隐居不出。待到小师弟学成,定会早日下山历练,届时你们相见,不过是寻常之事。”
“三爷言之有理,既已如此,殿下,咱们今日便此别过,待他日山下再重逢。”王明尘说着,轻轻拭去眼角的眼泪,竭力隐藏自己内心的情感。
“嗯,王老道,你也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待我下山之日,定会去寻你。”黎昱泪水未干,话语间带着些许哽咽。
黎昱虽说出生于皇家,可除了母亲给予的温暖,再未从他人处感受过丝毫温情。这段时日与王明尘的相伴相依,让他已将王明尘视作至亲之人。
黎昱和王明尘告别之后,荀萧便携着他踏上了前往眠山的道路。而王明尘则像一尊雕塑般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远远的望着逐渐远去的背影。
然而,尚未走出太远,荀萧猛地停下脚步,旋即转身,快步折返至王明尘身旁。
只见他神色郑重地从怀中掏出一本古朴陈旧的书籍,递向王明尘:“此书乃是我五师弟所著,有关堪舆卜卦之术。虽说不敢断言能与师门秘传的地书相提并论,但其中也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五师弟在听闻国师的大义之举后,特意嘱托我将此书转交于您,我险些把这茬给忘了。权当是对您一路护送小师弟平安抵山的一份感激之情。”稍作停顿,他又继续说道:“国师,自此一别,还望国师切莫再提及有关眠山的种种事宜。如今这世道,天下即将陷入大乱,四方的魑魅魍魉皆蠢蠢欲动。倘若让人知晓您与眠山有所关联,恐怕会招来灾祸。切记!切记!”
王明尘双手接过书籍,郑重地点了点头,视线仍牢牢锁定在黎昱那越来越小的背影上,心中的不舍犹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这是黎昱第一次上眠山,山中的每一幅景色都深深吸引着他的目光。
途中,荀萧忽然停下脚步,问道:“小师弟,那妖后屡次对你不利,你是否曾考虑过报复?只要你点头,我即刻便去为你讨回公道。”
黎昱轻轻摇头,语调中透露出超乎年龄的豁达:“其实我并不恨她呀,母亲在世时曾说过,她的病症本就无药可解,就连二皇叔遣人远赴神农谷,得到的也是相同的答案。皇后之所以想杀我,无非是为了那皇位。不过,我本来也不喜欢在宫中生活,更不要让我当皇帝了,正是这次变故,让我从宫中逃出来,有幸成为你的小师弟。
荀萧听了黎昱的回答,一时间被这孩子的纯真善良惊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小师弟,你的心胸和想法真是与众不同,既然你这么说,那师兄就尊重你的选择。”
片刻沉吟后,荀萧再次询问道:“倘若将来你果真遇到那该杀之人呢?也会选择放过他吗?”
“三师兄,什么样的人是该杀之人呢?” 黎昱眨了眨眼,满是好奇的反问道。
荀萧解释道:“那些恶行累累,罪孽深重,诸如横行江湖的盗匪,或是意图颠覆天下的乱臣贼子,皆属此列。小师弟,当你碰到这样的人,还会像现在这样选择宽恕吗?”
黎昱沉思良久,最终认真答道:“三师兄,我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我也不确定自己会怎么做,但若真有那么一天,遇见你说的这些人,我想我会像三师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