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吾观将星偏离黄道,困于凶煞之厄,料想将军此刻身处险境,特此前来,愿献绵薄之力,助将军化险为夷。”言语间,老者仿佛对一切都了如指掌,对虞高祖的困境洞若观火。那淡定自若的表情,让虞高祖不禁暗自惊叹。
虞高祖听到此处,大为欢喜,忙不迭地走到毛驴边上,小心翼翼地搀扶老者下来,再次询问:“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名字不过一个称呼罢了,你且记着我姓荀便好。” 老者笑容和煦,如春风拂面。
“请教荀夫子,如何走出此山?” 虞高祖心急如焚,声音中带着急切和焦虑,眼睛紧紧盯着荀夫子,向其求助。
然而,荀夫子并未立即回答,周围的夜风似乎在这一刻也静止了。反而抛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出此山或许只需片刻,但你何时才能真正夺得这江山?”
此言一出,犹如当头棒喝,令虞高祖心头一震。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有震惊,有思考,也有对权利的渴望。他意识到荀夫子话中深意,顿时收敛急躁,后退几步,恭敬地向荀夫子深深一揖。
此时,月光洒在虞高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显得他更加虔诚。“恳请夫子出山相助,待我平定乱世,一统江山,我必将以国师之尊待您,奉您为上宾,日后您所言之事,无论大小,我皆遵从无误,不敢不从。”
荀夫子见状,不禁微微摇头,喟然长叹:“余涉足此间,并非觊觎尘世浮华,实乃怜悯天下,不愿其再度陷入战火纷飞,更不忍黎民百姓备受战乱煎熬。经由深思细究,穷究天机变化,窃以为阁下或为紫微帝星下凡,有望终止乱世烽烟,重归天下以安宁之态。”此刻,荀夫子的言语间透出超脱世俗的淡然,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对虞高祖寄予的厚望。
他虽隐于山林,却心系天下苍生,那份悲悯与担当,令虞高祖及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而他所预言的虞高祖之命运,更似为乱世带来了一线曙光。
“还请先生助我。”虞高祖恭敬说道。
听闻此言,荀夫子神态凛然,肃然发问:“我且问你,倘若他日你果真一统寰宇,执掌江山,你将如何治理这天下?又将如何对待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
虞高祖闻听此问,面色坚毅,目光笃定地回应:“若有幸能平定四海,一统江山。我必定竭力消除战乱,不让百姓再忍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痛。必将励精图治,致力于构建一个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荀夫子闻听虞高祖之答语,面庞之上悄然流露一丝嘉许之色,然瞬即敛容正色,炯炯双眸紧紧锁定虞高祖瞳孔,肃然警示道:“你可谨记一事,苍天可欺,不可欺我。言行务求始终如一,切勿辜负今日之承诺,否则,天道昭昭,自有报应。”
虞高祖抬头对视荀夫子深邃之眸,刹那间,一股砭骨的森冷之感贯穿全身,致使他不自觉地身躯微颤,惶恐之余,他急促道:“弟子惶恐,万不敢欺瞒夫子!”
荀夫子闻听虞高祖之言,遂点头赞许:“尚有一事想说与你听,此山与我颇有缘分,假若日后你可一统宇内,能否割爱,将其赐予我乎?”
虞高祖闻听此言,颇感意外,忙不迭应承:“夫子放心,若果真能遂此大愿,定当不负夫子所望,将以此山献予夫子。”
荀夫子听罢,微微一笑,遂于毛驴所载布囊中取出三轴古籍,其书卷形貌古拙,外表似以青竹为简编撰而成,透出一股淳朴而厚重的气息。
“此三卷地书,今日予你,待你回归之后,宜潜心钻研,深刻体味其中真意。若他日能领悟书卷奥秘,则必能助你平定四海八荒,成就那不世之功。”荀夫子一边说着,一边将三卷竹简递给虞高祖。
“循我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