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宗濋长出了一口气,脸上更多了笑容。
这事儿就简单了。
皇帝说得很清楚,韩世忠未来要进入枢密院,是要当韩相公的。
现在和韩世忠搞好关系,就是他的机遇,怎么能扯后腿呢?
王宗濋是外戚的身份,注定了顶多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前途,顶多是再得到一点爵位。
恰是如此,结交韩世忠也是机会。
王宗濋拍着胸脯道:“官家放心,不管殿前司的军队发生什么事,臣一定会保护好韩世忠,不让人攻讦。”
赵桓赞许道:“有舅舅在,朕就放心了。韩世忠会打仗,可是殿前司的人情世故,还需要舅舅啊。”
王宗濋听得心中欢喜。
皇帝器重。
他一定不能辜负了皇帝的一番信任,会圆满完成任务。
王宗濋郑重应下,主动告辞离开。
赵桓安排了韩世忠的事情,反而不担心岳飞。
等岳飞安顿好,是留在自己的身边,岳飞在眼皮子下没什么好担心的。
赵桓翻看着奏折,看到政事堂呈上来的奏折,说是开封府尹空缺,还没敲定最后的人选,政事堂还有争议。
张邦昌和白时中举荐了耿南仲,李纲和吴敏举荐了聂昌。
耿南仲是东宫老人,却是投降派,不敢和金人交战,赵桓对此不满意。
聂昌在历史上是坚定的主战派,敢弹劾王黼和蔡京,有气节,也有胆魄,只是能力不够。
如果没有金人南下,聂昌执掌开封府,也没什么问题。
战事来了,开封府尹的人选就很关键。
朝廷的政务有李纲,军中的枢密院有种师道,殿前司的禁军有韩世忠,身边的亲卫有岳飞。
整体上有了不错的调整。
却还不够。
赵桓希望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目光落在黄经的身上,问道:“目前东京城内,既有能力又有资历,还是主战派,又暂时不受重用的官员呢?”
黄经恭敬道:“奴婢一介宦官,不懂这些。”
赵桓哼了声,沉声道:“真不知道?你不知道,朕就只能问其他人了。”
黄经见赵桓不是试探,回答道:“回禀官家,奴婢认识的人不多,恰好知道一个人。”
赵桓道:“说说看。”
他知道历史中的许多人物,可是浩瀚如烟的人物中,突然要搜寻某个人,却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需要人提点一下。
黄经说道:“回禀官家,此人名叫刘韐,目前在朝中担任太常少卿,管郊庙和宫廷祭祀。”
赵桓听到后眼前一亮,脑中也浮现出相应的记忆。
他知道刘韐,因为岳飞曾在刘韐的麾下做事。
刘韐今年六十岁,属于老臣。
年轻时,刘韐中进士,外放到地方担任县尉,治理地方有功转任县令。
只是见到了朝野混乱,民不聊生,刘韐干脆辞官游学去了。在游学途中,遇到熙河路主帅王厚的赏识,担任陕西平货司,解救灾民,稳定地方。
刘韐立功后,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宋徽宗宣和年间,又外放治理越州,抵挡方腊叛乱。
宣和四年被任命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刘韐在镇定提拔了岳飞,打赢了真定之战。
金人南下,刘韐被调回东京,担任东京城的四壁守御使。
所谓四壁守御使,是总揽四方城墙的防守。
历史上东京城破后,金国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