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棘手(2 / 2)

子等等。

这本是十分惠民的一个决策,人人都呼喊皇恩浩荡。而京城一时间也成了“避暑胜地”,百姓们都领足了消暑钱,感受着这项决策带来的好处。

但是与此同时,具盛景修所知,只要出了山海关,过了长城,离了黄河,也就是这一片中原地域,其他的地方在具体的实施上就十分的大打折扣了。甚至有的偏远一些的地方,百姓们根本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

这就是极为荒谬的一幕出现了。

而具体落实在贩卖私盐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京城,买卖私盐都是大罪,百姓们基本上都敢买卖私盐,不然的话,邻里举报,官兵查抄,轻一点的就是没收全部家产,在官府一律认为你所有的家产都是靠着买卖私盐攒起来的。严重一点的,甚至会直接下狱,流放、挨板子、囚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因这贩卖私盐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往上的具体量刑是要靠官员来判断的。

这就导致了京城的官员为了害怕上面逮住这个小辫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从这些买卖私盐的人手里多刮一些油水,可以说是没有也要给你说成有的,有的就更不必说了,必然要给你说成严重的。

这也就导致了,在京城,百姓们基本上不敢碰这个东西,避之如洪水猛兽。

而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私盐的好处并没有掌握在上面一层的人手里,自然会遭到严厉的打压。

但是在西南,这些好处是在当地的统治者手里的,所以,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首先就是消息进不去。

在西南的偏远乡下,可能压根就没有见过朝廷的抵报,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私盐什么是官盐。

再一个,西南当地的官员都从这里头获取好处,自然也不会真正的严厉打击下面的人买卖私盐,不然就会触犯到他们自己的利益。

而这里面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十分有效的贩卖私盐的手段了——那便是自上到下,人人有利可分,有利可图,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紧密利益网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