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珀笑了笑,也不知陆丹琦是何等人物教养出来的,竟有如此仁慈之心,且不论男女老少。
不过,有这么一个人物在这里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陆丹琦也不是一味的仁,该杀伐果决的时候,她可半点不少。
沈珀笑着问道,“那个宁昂头上是不是没有留着辫子?”
陆丹琦点了点头,“也不光是宁昂,其他的几个男子头上都没有辫子。”
陆丹琦并不是出于宁昂他们头上没有辫子,才怀疑他们的。
相反宁昂几人没有辫子,是她选择出手相救的原因之一。
自本朝皇族入关颁布剃发令后,本朝男子剃发蓄辫就成为皇族统治华国的重要象征,剪辫会被朝廷视为叛逆斩首示众。
在经过一场“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抗争后,最终以大多数汉族人的臣服而告终。
年深日久,本朝的人无论民族大多对剃发蓄辫早已形成习惯,安之若素了,也不再抗争留辫子一事。
但随着上世纪洋人打开华国的大门后,朝廷一次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让不思改革进取、顽固守旧的朝廷的威信愈降愈低。
与此同时,许多的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到了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风俗,一直到这里华国人都没有什么剪辫子的想法。
直到号称泱泱大国的华国,竟然输给了一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国,这让许多华国人对这个腐朽不堪的朝廷失去了信心。
他们一方面上下探索华国的救国之路,一方面想要与当今社会的几个强国接轨。
首当其冲的便是风俗,华国这才开始有了有剪辫行动。
经过这些年来的抗争,再加上朝廷如今的威信扫地,令行而禁不止,全国上下有不少的人已经剪去了头上的辫子。
但要是一遇有革命党人起事,朝廷实行大搜捕时,民间倒霉的首先就是剪了辫子的人。
出于这个顾虑,敢于剪去自己头上辫子的人并不多,不过全国上下加起来倒也不少了。
所以这宁昂几人虽然可能是来自东瀛的奸细,但也不排除他们是华国人的可能性。
而且一旦确认他们是华国人的话,那么他们大抵都是些热血青年,都是有志于革命的人士。
也正是基于这点,陆丹琦这才小心谨慎了些,她并不想误杀任何一个很有可能是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