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贴近高考的题目还算能起到练习作用。
有些没经验的,出的题也是难度各异。
这种现象一直到大概08年的时候,大名鼎鼎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出现,才算是打开了题海战术的第1枪。
徐阳在自己复习考研的时候就发现了题海战术缺乏弹药。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高中生。
既然如此,就提前让现在的高中生享受一下什么叫文山题海吧。
“我有个创意,咱们把最近5年来各省和全国卷的高考试题整理起来。”
“每道题按类型分类,再加上一些简单的答案分析,就成了一套高考复习百科全书。”
“每个学科来上一本,给高三学生用来刷题。”
听着徐阳把自己的想法讲述了出来,陈亚雷有点懵。
他在心里面简单的算了一下,倒没想到这个前景有多好,只是想到那个题目的数量。
要是他上高三的时候,每科有一本这样的复习题,恐怕要累得发疯了吧。
不过再仔细一想,他本身就是学财经的,很敏锐的就能感觉到这个市场前景非常好啊。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这年头人工也便宜,更没有那么严苛的版权限制。
凑了5000块钱,直接从大学里面找几个新生做兼职。
任务就是收集全国几年来的高考试卷和一模二模三模的原题。
这种纯复制粘贴的工作也没什么难度,主要的就是一个细心。
很快一厚摞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原题,出现在了徐阳的面前。
经过一番归纳总结分类再配上一定的排版。
一套崭新而厚重的高考复习题就诞生了。
之后就是买一套版号交给出版社进行印刷出版。
只是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还没有那么发达。
出版社的东西也没法遍布全国。
最多也就是在辽东省这一片进行了贩卖。
随后,徐阳又开创性地引入了推销员模式。
就是又找了一堆本地的大一新生。
要求他们把这套题推荐给原来的高中。
每套售价8元,售出一本给他们1元的提成。
然后,2000年这一届高考生,就提前迎来了题海地狱。
就这样第1版1000套,在短时间内售罄。
速度之快,不但让出版社始料未及,连徐阳自己。
立刻又联系加印4000套。
如此一番下来,扣除了版税,和出版社的成本,徐阳以主编的身份赚了两万多的稿费。
哪怕扣除了最开始,从陈亚雷那里借的钱他手里留下的也有1万多元。
俨然已经是妥妥的万元户了。
而且这个钱是属于稿费,就算是在严格的纪律标准来看,那都是干净的,不能再干净的钱。
当然了,赚了这样大一笔收入,徐阳肯定是要上报的。
“叶县长,我有有件事情觉得应该和您汇报一下。”
手中拿着一份报告,徐阳就这么敲开了叶灵的办公室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