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佐,问问这事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有了之前的谋划。
……
徐缪作为军功起家的太守,在权力上一直抓得很死。
不怪乎陈书佐这般小心,只因为这次他要干的事,和往日那些勒索个三钱四厘的小买卖不一样,这次是给县里的王功曹办的事,容不得他不小心。
陈书佐捏了下胡子,又一次问道:
“这一次安排你们去做的事,做稳当吗?”
是的,陈书佐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小吏都有帮闲的。
王允和徐缪都知道袁绍藏在老家,但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但袁绍要想在汝阳搞事,那可能就要被王允和徐缪重拳出击了。
原来前年太平道在汝南起事的时候,其十户就有一两户参与。而汝南地方的郡兵在赵谦手上一战全没,所以在到了王允主持汝南工作后,手里完全无一兵可用。
这张伯是乡里的浮浪闲人,本就不事生产,自然不担心误了地里的活。所以这等又威风,又能连吃带拿的美事自然就想一直做下去。
这个陈书佐当然明白邓当话里的意思,也明白这顿酒是为什么吃。
但邓当却忍住了。因为他从陈书佐的话里感受到了更深的意思。
健步就是专门传驿赍书的信使。大汉驿站交通遍布天下,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富裕到有马来传驿的,所以就有了用最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腿跑。
但干这么多事,朝廷正式给的编制有多少呢?大县不过四五百人,小县不过二三百人。这点人数被各曹一划分,哪还够做事?
汉室一县普遍在万人以上,而像汝南这样人口过百万的大郡,甚至治下人数还要翻一倍。
之后,河南豪势在河内前线亲君侧一路向西,刘宏车舆入关西。这王允就被关东朝庭给起复了,因为他在豫州地区有威望,还让他作为豫州刺史,恢复各郡国生产。
王允做回了豫州刺史,就将昔日一同平定黄巾的战友徐缪举为汝南太守。
随着汝南黄巾被平定后,汝南郡的秩序迅速得到恢复。汉室的官僚机构甚至比战前还要强力不少。
而汉承秦制,对地方上有深度的治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汝南太守徐缪应关东朝庭的命令,要调发转运军资到洛阳。
而恰恰邓当他们乡又有钱,又势单力薄,自然就成了富陂县署的小吏们盘剥敲诈的对象。
在前汉时期,复民还能分得宅基地,地三十亩。当然到现在肯定是没这个优待了,但在税赋上还是要比寻常民户要少的。
邓当听了这话是火冒三丈。
要知道一个乡不过五百户而已,这出八十二丁,简直是五分之的乡户都要出丁服役。
更不用说,这名功曹姓王,是当年王霸的后人。往上属二百年,咱这富陂都是人家王氏的。
属实是双赢了。
人家陈书佐也给了解释,还特别合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去年平定汝南黄巾后,这汝南刚安生没多久的日子又要乱起来了。
黄巾之乱的时候,太原王允随军南下,并在战事中单骑入汝南敌后联络各世家豪族,组织起乡兵部曲联军,合力绞杀汝南黄巾。
两人都是这样的帮闲。
这批帮闲都不入正规编制,都是乡里服差役上来的。
这个过程中就有了操作空间,多一天少一天的,还不是张伯怎来就来?所以那些被传上去的乡人,为了不得罪张伯,免不得要给一顿好的。
当时两人一商量,为了防止被一锅端,两兄弟分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