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宿胥口分为三流,然后流入渤海,所以此地才叫河间。
但张旦信中却并不太担心,因为他已经看出对面也是樯橹之末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过去朝庭征召,那都是朝庭供应补给,所以能带多少带多,反正吃的都是公家的。但这次可是要自己出人出丁,这帐就不能这么算了。
在九月二十二日,张旦在平定中山后,带兵八千直扑泒水之畔的武垣城。
后来他从李大目那里得知,王上在冲锋的时候被射声营伏击,不是天佑王上,当时就可能危险了。
比如这会一个能产四百石的小土豪,那理论上他的这个小聚落就可以维持四十人,按照十抽一的话,那就是四个人的规模。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在鄚县之西有一片大泽,叫淀泽,素有掘鲤之淀,盖节之渊的称号。
之后三日,张旦围而不攻。
所以这一次张旦和丁盛的任务也不轻的。
从十月十三日,到十月十五日。
彼时,渤海的援兵加上城内的章武兵,人数已经到了万人。渤海人口本就多,都破百万了,极限可征十万兵,正常也能有两万的优质兵源。
清河文武将审配、孙坚、崔琰、崔林等,并南溃清河的盖彤部幽州突骑,一共集兵万人放弃清河,南下过大河,进入青州。
“大帅,南面烟尘大起,有兵来了。”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两千。
这次攻略河间、渤海,其实就是他张旦主拿河间,丁盛主拿渤海。也就是说,他张旦是来配合丁盛的。
不是这些豪强们只能聚集两千,而是什么事情都是要讲成本的。
看着高挂着南皮、浮阳、高城等旗帜的援兵抵达,一贯脾气非常好的张旦在阵前破口大骂:
就这个时候,瞭望上的军吏高呼:
而因为当时河道不稳固,大河经常改道,尤其是中间的一条河流更是时常移来移去。
在观看了一下城外形势后,张旦于章武城之东门、北门,扎定五营。
原先从河间军团溃逃的盖彤还带着两千的幽州突骑,其中更是有公孙越、田豫、田畴、公孙范、鲜于营等北地骑将在。
在得知中人亭汉军大败后,河间、渤海的世家们虽然如丧考妣,但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寻到了在乡间养病的河间国相陈延,请他出来重新组织抗击泰山军的队伍。
谢弼也在同日北上,攻击鄚县。
城上的章武兵见状惊恐,以为张旦要做长久围困的打算。
在口不过六十万的河间,这样的动员比例已经不小了。
待天命,毛绍见武垣城已无防,才正式占领此城。
此时,双方的攻防已经到了白热化。
张旦放弃野战的打算,决定坚守砦壁。
当日下午,张绛及其集合的两千豪强部曲就崩溃星散,只余二三百名残兵遁入淀泽。
于是他便带领城内县卒并城内豪强部曲二白出城,打算趁着泰山军刚来的时候立足不稳,便直扑张旦的先头部队。
张旦是这样托付谢弼的:
毛绍所部尽是悍士,根本就不心慌对面来的到底有多少人。
当夜,城内章武兵就夜袭张旦大营,被潘璋所伏,被围歼五百。
从渤海南部诸县开来的援兵却突然抵达战场。
可能是即便是战死也比整日烧灶煮盐都来得好些吧。
但不管怎么抱怨,张旦都需要独自面对这刻困境。
当夜,武垣兵就纵火焚营,仓皇逃窜。这一次毛绍没料到对面要跑,但在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