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还有对应位置的孔洞。
“穿孔卡片!”达克乌斯嘴里小声念叨着,他手里拿着的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用特殊材质打制的穿孔卡片。
虽然达克乌斯前世的时候只有在小时候饭堂打饭的时候用过,但他知道穿孔卡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达克乌斯不知道穿孔卡片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他知道随着霍尔瑞斯机器的出现,这个平平无奇的穿孔卡片展现了可怕的作用!
某个国家在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人口只有390万。当时没有适合的工具,没有表格和电脑,只有笔和纸。将近1500名官僚用了7年的时间,才把人口普查出来,所需的纸张更需要万计。
1880年的时候,那个国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万,当然这个年份指的不是帝国历,而是达克乌斯前世的时候。可想而知这次人口普查需要动用的官僚、时间和各种耗费,随后当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进行了招标,寻求提高统计效率的发明,正是那个时候霍尔瑞斯机器出现了,也就是穿孔制表机。
穿孔制表机的出现不仅节省了预算,更重要的是节省和缩短了统计所需的时间。这个机器原理简单的同时,又复杂,首先还是需要挨家挨户的走访和统计,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毕竟没有手机扫网格。
统计完后官僚会用穿孔机在穿孔卡片上打孔对应的信息,比如性别、种族、年龄、职业等等。就像试卷的答题卡一样,需要考生把答案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不能无中生有。
之后神奇的一幕就来了,穿孔制表机就像答题卡阅卷系统识别答题卡被涂黑的地方一样,通过读卡装置识别打孔的位置。读卡装置的探针会识别穿孔卡上的信息,并把对应的信息统计在对应的记数装置上。同时穿孔制表机还一个分类箱,穿孔卡片被读取后,对应的分类装置会打开,把穿孔卡片放进箱中会被分门别类的分类和归档。
想象一下,当官僚把一个街区走访后,用穿孔机统计好被调者信息的穿孔卡片。之后用穿孔制表机进行统计,很快整个街区的被调者信息,比如人数、人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等都会被一清二楚的标注在机器上的记数装置上。
之后,通过记数装置上的信息把该街区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用打孔机制成新的穿孔卡片。等其他街区的信息统计好后,把这些记录每一个街区信息的穿孔卡片用穿孔制表机再次进行统计,很快整个区域的被调者信息就会统计出来,以此类推,短短时间内,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州的信息都将被统计出来。
这就是大数据!这就是没有进入计算机时代前的大数据!至于啥是大数据就没有赘述的必要了,懂的都懂。
达克乌斯不太了解霍尔瑞斯机器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但他知道他手里的穿孔卡片有多逆天。
穿孔卡片不仅能用来统计人口,也可以用来做身份证和车票等等。那个年代车站可没法刷身份证,只能用穿孔卡片的方式来记录乘车者的信息,比如性别、大概年龄、鼻子的结构,衣着和身高记录乘车者的信息,用来防止逃票。饭堂打饭也能用,只是没有刷卡那么方便。
同样,穿孔制表机不仅可以用来统计人口,还能统计其他的东西,比如到底有多少预备兵源、每年各项物资的产量、武器器械数量、航线和在造船只数量、用来爆人口和充当女工的适龄妇女、国库和港口进出信息等等。
就拿预备兵源来说,有了穿孔卡片和大数据后,达克乌斯就能改进征兵体系。他就能知道适龄杜鲁奇男性中到底有多少预备兵源,这些预备兵源被征召的时候需要多少的武器和盔甲,还有哪些是已经进入工厂和造船厂的熟练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动员的兵源。
而这一切,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