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0 章(2 / 4)

义题成稿时,第三道题帖诗题放了出来,题板写道:作《玉烛诗》,以“和”为韵,限五言六韵成乔时为暗诽,这几个考官也真是够贼的,开封府解试就出如此“难题”,

倒不是难在作诗,以“和”为韵不算难,而是难在审题,

“玉烛”一词出自《尔雅》,是儒家辞书,位列“十三经”当中。既是“十三经”,自然也就不在“九经”当中,学子平日若是止学于九经,恐怕是不知道“玉烛”的出处。以字面意思为解,作“蜡烛”、“烛火”、“烛光”之五言律诗,哪怕延伸为师者奉献,都将被判为偏题《尔雅》有言:“四时调,为玉烛。

意思是四时气候和畅,天下太平

《玉烛诗》是要考生诗颂太平盛世,“歌盛世赞天子”是最常见的帖诗题类型。

考生若是没读过《尔雅》,多读些唐诗,多加钻研,兴许也能晓得“玉烛”本意,因为唐时诗人不乏以玉烛作诗注意已到日晡时分,乔时为决定先誊抄五道大义题入卷子。

毕竟要工工整整誊抄两千余字,趁着有目光,誊抄不易出错,若是等到太阳落山,继烛而答,昏昏烛光下,怕有不慎。科场作答,不单只考学识,还考学子的心性,须是够细致耐心。

当然,细致本就是学问的体现,若是学问不足,不知如何答题时,谁又顾得上细不细致?

幕云铺满天,余光横照,正如笔落倾墨,写得满卷锦绣

乔时为抄完大义题,习惯性朝卷子哈了两口气,以免墨迹未干

余晖将尽,号舍里有些昏暗了,不少考生开始燃烛添光,继续作答

列阵号舍烛艳艳,奋力着罢笔萧萧

自也有写得快的,有学子举手示意巡铺官、辅考官要交卷,待点验无误,便可熄烛离场

相较于第一题、第二题,歌颂盛世的帖诗题,对乔时为而言是最简单的

这样的命题,不必执着于诗意风流,只要韵律完备,稍有出彩之处即可

乔时为开题即点题,写道:“丰年多黍乐,美泽照仁德。

准确压了“和”韵

最后又以速言之口吻,写道:“天心垂苍生,风雨四时和。”唯有天子心怀苍生,风雨方能顺时而和,虽说是考场之作,可若是一味的歌颂,满眼都是“盛德”而无“苍生”,这首诗未免太空洞了些。

管验用韵无误,乔时为将诗作填入卷子中,总算是完成了答卷

此时,点燃的第二支烛火,正好燃过一半

乔时为没急着举手交卷,而是静待墨迹全干,又检查了一遍卷子。

抬头一望,秋日夜空晴澈,星宿各列其位,熠熠生辉

低头一看,烛泪犹新,烛火幽幽

他的思维忽而飘到寰宇之外,想象着,在荒寂之处,在祈求上天眷顾的祷告台上,今日贡院里的这片烛光,是否也如星辰一般,熠熠生辉呢另一面,乔时为想到自己,所有能看到却遥不可及的日月星辰,都不算是光明,反倒是案上这盏烛火微微,能够证明他与黑夜对峙着。正巧,巡铺官路过这一排号房,乔时为回过神来,举了举手。

点验无误,卷子入篮,案上的烛火也将燃尽

“大人,小子能将剩下这支烛火带走吗?

”请便。

在考场小吏的引领下,乔时为提着两个篮子出场,这才注意到肚子空空,而食篮满满

方才还精力满满,这会儿忽然就觉得走道的步子都飘了

可见考场“打鸡血”是多么抗饿。

走在考场小道上,乔时为并非喜欢左顾右看之人,可他还是被一道身影吸引住了-一这名学子身穿麻布粗衣,案上一砚一笔一空篮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