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就回来,晚上记得给我留饭。‘乔见山想起自己三年前赴考时,五弟对自己说的那句“兄长先行,步从此路始,弟弟紧随,相聚青云端”,再看看通往贡院的这一段路,不禁感慨良多,说道:“五弟莫忘誓言,兄弟相聚青云端。乔见川本不善贺词,但到底是琢磨了几目,随之说道:“乾坤容目月,山川有时为,五弟此一试,必如登天任取星辰。又凑到弟弟耳畔,细声道:“在四哥心里,你实实在在最厉害。
乔时为提着篮子,不好作揖,笑应道:“谢谢三哥四哥,且等我回来.....我进去了。”不远处,一同结保的学子正在招呼他过去。火光照映下,乔时为小心拎着考篮,免得遗落,又想快走几步,这样一顾一急,背影有几分憨态
老太太噗呲笑出声:“小安到底还是个孩子,拎着篮子,路都走不明白了。
乔见川靠过去,附声道:“是呀,五弟还小....
结果被老太太踹了一脚,“你还好意思说。
乔见山看着四弟屁股上的脚印,刚张嘴想说话,也被老太太堵住了:“你也不成.....端着大哥样,实则还要小安帮劝架。等点验、入座、发卷等各类琐事办完,天已蒙蒙亮
乔时为的号舍偏后偏里,莫说见到主考官了,见到巡铺官都少,胜在一个“静”字。
周边坐的都是稳重的老举子
此时,他的桌上齐整摆着几样东西一笔墨、试纸、《礼部韵略》一书和三支蜡烛
大梁解试延续了唐时的“继烛”制度,以目出为始,考官开始巡题,目落后可燃烛继续答题,三烛为限一来题量不少,一目答完有些勉强。二来,继烛而书,读书人对苦读、夜读,总是带着些执着的。
《礼部韵略》是唯一准许带入考场的书籍,类似字典,规定了诸多常用字的字音字意,是学子们押韵的工具书。嬖如说,“守”字三年前还定义为[有]韵,为上声,而今却定位[宥]韵,为去声
若有不慎,错用了声调,便是落韵
实则,解试考一目,若是字字翻书去查,时间必定来不及。是以,带上《礼部韵略》不过图个心安,该记的早记住了天东泛日光,一声铜锣响,辅考官开始巡颢
大梁科考以诗赋为重,毫无意外,第一题为作赋题,题板上写道:作《孝宣励精为治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出自《汉书循吏传序》。“竟未限定韵脚?”乔时为心里暗想
写惯了黑脸老儿给的题目,忽然不限韵脚,当真有些不习惯
考“孝宣帝”,理应要想到“孝宣中兴”,在解试里考“中兴”这么大的题目,可见赵大人猜得不假一一主考官是官家的人。若想中兴,须先收复故土,一统山河。加之乔时为前世所学专业为地理,晓南北通经纬,于是有了主意。大题要用“大笔”来答,况且是作赋,万万不能写小气了。
他在稿纸上写道:“......北漠南河,西山东海。地接黄沙之苍辽,疆连赤浪之喧逐。远者瞻之,近者仰之。华发盼神州一统,丹心为纵横四方......谈中兴自然不能无史,乔时为中起一段,专写“历代诸帝之心”,写尽汉高、光、唐太宗的英明之资,宽诚之德先有疆土与帝心,方可谈中兴
赋成,约莫五百字
乔时为细读一遍,加了些典故增文采,又检查了一遍韵律,这才开始誉抄入试纸
许是精力旺盛,乔时为抄写时,陷入一种“忘了身在何处”的状态,一心一意皆在笔下,笔笔端正有劲。直到收笔,一滴汗珠滴在稿纸上,乔时为才端端回过神,想起自己在考解试
日上中天,秋热如暑,小小号房闷热至极
乔时为擦了擦汗,解去外衣,饮了些水保持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