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2 章(2 / 3)

“你便是乔时为罢?在下赵宕举,跌宕不羁的‘宕’,举重若轻的‘举’乔时为作揖回礼:“正是,不知......?”他为何知道自己的名字

“你我同住一间斋舍。”赵完举解释道,“我先你一年入监,自然消息灵通些,早几日打听了你的名字。你不要介怀才好。”无妨。

两人皆是性情温和之人,相处融洽,你一嘴我一嘴地聊起目常,很快熟络起来。

赵宕举同乔时为简要介绍了国子监布局,告诉他平日哪里上课、何时点卯、如何用膳等事,直到看见门外斜阳影长,才收拾了几卷书道别:“日子还长,你我同吃同住,往后可以慢慢聊。“多谢赵师兄今目的指引,叫我省得四处奔波。

乔时为送舍友出门,总觉得赵宥举有些眼熟,又想不起何处见过。

归家前,乔时为去了一趟三哥的斋舍

长长一道屋廊下,两舍对开,太学生的斋舍紧凑拥挤许多。不巧住得往里的,唯有目上中天时,才能见到些许目光=哥的斋舍位置较深

才走近,正好听闻里头有人在与三哥对讨学问,那人频频赞叹:“山弟十四五的年岁,诗赋韵律竟能做到一字不差,韵韵精准,如此才华,实在叫人艳羡。语气平和,实诚,倒不像是捧杀,

事实本如此,不是第一人这般夸三哥了。

乔时为探头,喊了一声“三哥”

“你怎么来了?”乔见山欢喜跑出来,将弟弟领进屋,自然从中相互介绍了一番

“一门多俊才,兄弟齐读书,了不得!”那人称赞道

屋里灯光昏昏,有些湿潮,却十分整洁,窗扇上糊了新纸,四周潮霉的墙角亦刮了干净.....种种琐细之事,绝非一日之功再看那人的床铺,所用尽是国子监配发的物件,晾干的衫叠放在枕旁

案上除了书卷,唯有一盏油灯。

此人名为李良青,约莫二十出头的年岁,个头颇高,性情憨厚,瞧样子应是出身耕读之家

夸赞了几句乔时为之后,李良青问道:“方才忘了间,不知山弟记在了哪位斋谕的名下?

斋谕类似后世大学里的导师,每月在印纸上记录太学生的品行,出题考核他们的学间,将成绩上报学正。平日里除了大课,其余时间由斋谕安置太学生的功课乔见山应道:“我随郭富三斋谕读书......方才有监录过来知会,说是明日一早去拜见先生。

“我早该猜到的....山弟这样的笔力,能被富三先生选中,并不出奇。”李良青话中带着几分羡慕,他介绍道,“年年公考,富三先生名下的太学生多能名列前茅,许多人才两三年便能校定为一等、二等,由外舍擢升至内舍。今年腊月,官家将派大员到国子监,督办两年一期的上舍试,早前有人仔细分析了,富三先生名下的大弟子、二弟子极有成数评为优等,届时擢升上舍,便可候选为官。

太学生分三舍,学子一步步考入上舍,评为上舍优等,便可免去科考之苦,直接入朝为官

上舍生拢共不过百人,两年一试,每试取二三十人入上舍,这难度也不小就是了

想来这位郭先生是有几分教学本事的

李良青继续言道:“多少太学生如我这般,月月给郭斋谕投送文章,却无缘得他青睐,山弟可要珍惜机会.....我听闻,郭斋谕待太学生极好,还时常领他们出去历事。烛火映入乔见山眼中,熠熠生光,很有些满目憧憬之色。

“总之,多学多问,学问总不会亏待你我的。”李良青言道,亦是在为自己打气,他坐于案前,翻开了一卷书。”谢青兄指点。’

乔见山、乔时为皆遇到了不错的斋舍友。

翌日,乔家兄弟俩见到了这位郭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