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因为有不少官员关系近,是登记为一家的,
武怀玉武士彟,武氏两家,在氏族志上是被皇帝刻意打压下去的。
武家上氏族志的也就这两家,其余的都没能上榜,武士彟兄弟三人,武怀玉父子三人,官爵品级都达标,分记两家。
武怀玉以代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并曾三拜宰相,当之无愧位列第三等第一家,
而同样曾任宰相,死后册赠司空的武士彟,因为生前官职爵位都没达到第三等的标准,他生前是特进、民部尚书参预政事,故只能列在第四等,甚至在第四等也只能是排名居中。
武怀玉的官爵,屈居第三,他居然肯,而武士彟死后,现在只列第四,武怀玉也并无不满。
而范阳卢氏的卢承庆,爵范阳郡公,职雍州治中,以从四品职加郡公爵也只排第七。
皇帝想看看武怀玉的反应,
本来,氏族志九等,皇族、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这些都是要列为第一姓,只不过皇室李家排最前,按这标准武怀玉当然也能进第一姓,
可皇帝最后却改了主意,硬是只让皇族李氏独占第一等,
三后家、二王后这五姓列为第二等。
本来列六七等,那把他们提升到四五等,甚至三四等,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从谏如流,
原来郡姓一百八十九姓,还是应当都拉进这个氏族志里来,哪怕没有实职五品以上,诚如武怀玉所说,要是那些民间追捧的旧阀,却大都不能进这氏族志,那这氏族志修好刊印出来,只怕也没啥信服力。
而同出自博陵崔氏的兵部侍郎崔敦礼,虽有从三品阶,但职事是正四品,也没郡公爵位,更只排到了第七等。
“那就把崔干、卢承庆、郑元璹、崔敦礼他们都列为第四等,”
“比如对原非郡姓的,可以按现在这个标准,本朝实职五品以上者既可录入,而原为郡姓望族门阀的,就算如今没有实职五品,也可以放低标准,仍将他们录入,”
而如武怀玉武怀义,他们兄弟俩都是三品以上,也只记为一家。
再怎么提,也要位列皇族、三后家、三公、太子三少、宰相、一二品的后面的。
“二郎觉得氏族志如此修可否?”李世民问。
李世民认真思考,“你继续说。”
比如长孙无忌和长孙顺德同在二等,但算两家,因为长孙无忌的高祖是长孙顺德的曾祖,虽没出五服,但按氏族志的新标准,非昆弟及子孙,所以要算两家,而云麾将军郫县公长孙无逸是长孙无忌亲弟弟,因此他算在长孙无忌这一家。
“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二郎,你说要不再调一调,皇家、三后家、二王后、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一等,文武二品、参预政事三品为二等,文武正三品、国公为三等,文武从三品、郡公为四等······文武职事从五品为九等,”
这是皇帝在刻意的压武怀玉,
甚至本来武士彟册赠司空,生前又是宰相,按说也是当列这三等的,可李世民硬说他是死后追赠司空,把他扔到了第四等。
崔干、崔敦礼、卢承庆等这些五姓七家的精英,如今本也在朝担任五品以上要职,甚至多有公侯爵位,那么适合的提高他们点排名,也没关系。
圣人给臣家列为三等,臣叔家列为四等,那是大大抬举我们并州武氏了,”
不能直接简单的把那些旧士族摒弃于外,而是要把他们纳入进来,
“郡姓旧阀,比如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还有关陇六姓等,若无五品职事,也都可以视为从三品录入,”
武怀玉位列第三等,
武怀玉看着手里这本氏族志,他能明白皇帝的心思,借氏族志,重定士族门第,这是要打压山东、江南旧士族,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