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3 / 4)

些商人直接在边疆垦荒种地,到时直接就能以边地之粮就近开中换引,粮食运输本来最大的成本就是路上的耗费,尤其是远距离的,如果能够边地搞商屯种粮,那利润更高。

这样结果就是商人得利,朝廷也得利,毕竟边疆地广人稀,需要开发,边疆镇守军队,更需要粮草。

如果边地就能产出供应,这对朝廷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但不管行不行开中法,如今朝廷行盐专卖法,要以盐引支盐,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多少盐才能发多少引,绝不能滥发盐引,那会引发无穷后患。

盐引就得是个简单的凭证,是买盐的资格凭证,凭盐引取相应盐数量,同时付钱、交税。

付过盐钱交过盐税,领取相应引数的盐后,就任你自由贩卖,朝廷不再管,也不要搞什么划区经营,甚至什么固定的盐商身份,这都是容易出问题的。

现在基本的盐价是固定的,斗盐十文,加盐税十文,根据盐场不同位置等,可能略有调整高低。

生产和销售都交给商人,朝廷只负责批发。

比起朝廷官制官收官卖,肯定要简单高效些,虽说利润会少,但成本也低。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垄断所有盐,做好粒盐入仓,专心搞批发,既赚点批发的差价,同时把盐专卖税给收齐。

盐引就相当于是粮票,是一种指标,买盐时得有盐引,盐引就是盐价加税后的票据,先出钱买引,相当于付款交税后的凭条,然后领盐。

为了方便,盐引有固定的面额,比如一引百斤,或是一引一石,又或可以大中小引,这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货币,假如一引一石盐,那这正常一盐引,就价值二百钱,折一匹绢。

运粮支边的盐商,朝廷根据边关远近等情况,制订好招商的粮草布匹等物资的价格,或是单独运输的运费,先折成钱,再折成相应引数,甚至可以再给予一些优惠让利。

所以在武怀玉的计划里,朝廷的盐政,以后就是搞批发的,开中盐法,重点则是做好预算,然后招收、验收,不参与更多。

“诸位,我们现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准备粮草物资,咱们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加紧登记盐场,以后制盐须得取得朝廷颁授许可灶户执照,所制之盐必须保证全部专卖给朝廷盐仓,对出售私盐要依法严厉打击。

其二就是要做好军需预算,数字要精准,按需招商,落实下去,早点把粮草转运储备到位。”

武怀玉自己也有经营盐生意,他在陇右障县,灵州、盐州都有自己的制盐作坊,不但自己制盐,也自己卖盐,也会卖些给其它盐商。

现在朝廷这新法,以后得多个中间批发商,就是朝廷。武家自己的盐灶熬出的盐,都得先卖给朝廷盐仓,不能再私卖给别人,也不能自己卖。

要卖盐也行,再到盐仓去开盐引交钱纳税然后领盐,随你怎么卖。

这样搞,朝廷多了个批发利润,还能保证盐税收入,毕竟你买盐就得同时纳税,而不是说事后报税什么的,想逃税都没机会,

对武家的盐生意来说,肯定有影响,起码自己卖盐就多了一笔成本了,而制盐也有影响,朝廷统一收购,哪怕要定等给价,这肯定也不如纯自由交易好啊。

当然,站在朝廷角度,这样做能增加财政收入,是好事。

反正也没有那么多两全齐美的办法。

武怀玉在朔方有大量的田地,运了许多奴隶在那边屯田,这个开中法推行,对武怀玉也是个利好消息,边地种的粮,直接供军换盐引,这里面的利很高,毕竟朝廷制定预算的时候,主要还是要按边地粮价,甚至是从内地采购运输过去的成本来核算,

谁能在边地有粮那自然大赚。

斗盐十钱,加税十钱,这个盐法后的基本盐价和税,确实还是比较克制的,要知道历史上安史之乱后,缺钱的朝廷,推行盐专卖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