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怀玉在盐州城里也是住在刺史衙门后院的,而李德奖做为参军,也暂时没在这边买房,住的是官舍,官吏们的集体宿舍,反正他经常跟着怀玉到处跑,又经常呆军营,无家无小的,用不着买房。
李三娘望着怀玉,“师弟现在住哪呢?”
“我一般很少呆在五原城,多数时间是在盐池县城。”
“你的媵妾们呢,听说樊氏姐妹也来盐州了。”
“她们现在也住白城,旬休的时候也去城外的庄子上。”
李三娘便道,“那我也在白城买个院子,二叔,武家白城庄园旁,咱家有地吗?”
“我们家五个庄子,有个就在白城武使君庄园旁呢,”
“那挺好,又可以做邻居了。”李三娘很高兴,她表示要在盐州城买个院子或是直接买块地,在这里也建个宅子,以后来这边时方便住。
在盐池县白城也买院置地。
李德奖看着这个侄女,似乎看出了点问题,他目光又瞧了瞧武怀玉,发现武怀玉倒是挺正常。
难道多想了?
因为媵妾们都在白城,盐州这边也没什么人,接风的晚宴也挺简单,就怀玉跟李德奖,然后是苏烈,也没其它外人,饭菜也简单。
武怀玉让安猪儿去接来她母亲妹妹,来州衙后院做了剁荞面,加上新鲜羊肉做的臊子。
简简单单,但李三娘吃过后也大为称赞,觉得味道很棒。她听说了武怀玉跟这家子的过往后,也不由赞扬武师弟仁善。
饭后,她叫来刘氏母女几个,不仅打赏了刘氏两枚银钱,还提出要是刘氏愿意,可以把她十二岁的大女儿送到她身边做个侍女,待遇跟安猪儿在怀玉身边一样,包吃住,一年还管三套衣裳,另外给三石六斗的粮食。
刘氏自然也是十分欣喜。
十二岁的女儿虽然也已经是她剁面摊子上的好帮手,擀面剁面甚至煮面煮臊子都很熟练,但她那摊子本来也赚不了多少钱,可跟着这位县公府上千金,管吃管住还管穿,一年还能跟她哥一样赚上三石六斗粮,这可是非常难得。
当然,能在县公千金身边服侍,将来就算嫁人,都能嫁个更好的。
李三娘给安家大女儿取名司棋,补上了跟了怀玉离开李家的润娘位置,安大娘子挺喜欢这名字。
这个瘦销腼腆的姑娘,捏着衣裙站在他们面前,低着脑袋,很有几分自卑。
倒是刘氏,感激万分,嘴一直说着感谢的话,“以后三娘子来白城,就到我摊子上吃面,不收钱。”
李三娘对这个有些朴实的妇人倒有点喜欢。
最后她走的时候,李三娘还送了她几套衣服,虽是李家仆妇婢女们的衣服,但她跟她女儿们穿是绝对很好了,那衣服都是新的也没补丁,这让刘氏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伱们兄妹俩个,一定要好好干。”
朴实的人有朴实的观念,思想也朴实无华,知恩图报就行了。
“她也想不到,一碗剁面能给她一家带来这么大机缘吧。”李三娘笑着对怀玉道,武怀玉对这妇人一家的表现,让李三娘心里越发欣赏起武怀玉来。
能对底层的弱小者这般,足以说明他的品德。
“其实我也只是喜欢她家剁荞面的味道,她们弃籍来投,如今遇到情况,举目无亲,我跟她也算是他乡遇故人,能帮就帮一下。”
“我离开长安前,还跟祖母她们去你府上看望过樊大娘子,她肚子挺大了,人很丰腴,看的出她很想你。”
长安盐州相隔千里,武怀玉现在几乎三天给玄符写封信,同公文一起由驿卒传递回京。
樊玄符也是三五天一封信回复,夫妻俩鸿雁传书,倒有几分异地恋的感觉,虽然现在樊玄符信里说的最多的还是她肚里孩子的事,孩子没出生,她就给取小名了,还让怀玉取大名,
偶尔也说点长安家里的事,比如老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