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有差距。
杨一清道:“莫不是因为花马池一战,将士们以为自己有了功劳,此战便可以懈怠?”
张僩道:“哎呀呀,杨中丞也没必要讽刺他们,这可不比在花马池,他们集结起来往前冲,火炮和天火药随便炸,现在他们是有备而来,这地势不好打,而且四面八方都是缺口,咱这点人形成不了大的埋伏,围不起来啊。”
杨一清举起自己的佩剑道:“既如此,那就由本官亲自领兵冲锋。”
一旁的副总兵高丕急忙劝说道:“大人三思,刚报建昌伯已领了四千多兵马在侧翼,随时都会杀了,只要东边的人马杀过来,那就是万数兵马,两路合击必定能取胜。”
杨一清道:“此战乃本官为主,岂能将变数交给他人?更何况,那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皇亲国戚!如今这时候,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我等将鞑靼人的锐气给压下去,其余各路人马才能增援而来。听令,中军前压,火铳准备!”
高丕用求证的眼光望着郭鍧。
这种要冲锋上去送死的时候,高丕等人也希望总兵郭鍧出来劝一下眼前这个“莽撞”的主帅。
郭鍧却还是保持了跟杨一清的步调一致,抱拳道:“愿听杨大人调遣。”
……
……
鞑靼人不想跟大明这边全面交战,反倒是杨一清领兵直接冲杀起来。
鞑靼阵势很松散,显然没想到大明这边的战略目标,从“逼敌退兵”变成“死战”,所以当杨一清亲率骑兵冲锋时,鞑靼这边的阵势明显有些慌乱。
不过随即鞑靼一方整顿了兵马,潜藏在盾牌阵之后的骑兵看准机会,准备跟大明一边完成一次短兵相接。
早就看大明一边不顺眼了,之前王守仁在草原上,也不靠什么弓弩、刀剑,全玩火器,这次还不趁着你大明火器少的时候,把我们的优势展现出来,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马背上的民族”。
鞑靼骑兵结阵很快,随即有四千多精锐重甲骑兵,也是以长蛇阵的方式展开,准备跟大明冲锋的骑兵展开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杀!”
大明一边最先展开了气势,各路骑兵往石沟城的方向杀过去,尘土漫天。
鞑靼一边则显得不慌不忙,他们所派出的都是重甲骑兵,就算是后发,显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且这种重甲都是经过改造的,即在身前加固了甲胄的硬度,铁甲的厚度更高,如此一来似乎可以抵挡大明火铳的攻击。
随着双方兵马的靠近,大明一边已经开始“不讲武德”,以射距更长的火炮发动了攻势,并掩护着骑兵前冲,而大明骑兵最前排的火铳手已将火铳提在手上,枪骑兵重新被定义,可以在策马疾驰时,以火铳对敌发射。
无论是精准度还是杀伤力,都比鞑靼人的骑射强了不少,而移动作战以往却是鞑靼人的专利,大明将士在弓射上一向并不擅长。
两股黑流,很快就要交汇到一处。
鞑靼骑兵展开攻势之后,随即发现他们改进后的铁甲,对于大明改良后的火铳仍旧抵御效果有限,直接的杀伤力变成了冲击力,即便是身着厚重铁甲的鞑靼骑兵,在被火铳击中之后,还是会被冲击坠马,而骑兵一旦离开了马匹,在这种时候形同于待宰的羔羊。
更可甚的是,鞑靼骑兵还要冒着头顶上飞过来的炮弹,很多还是霰弹。
就算鞑靼骑兵头上有厚重的铁盔,仍旧没法阻挡炮弹的碎片,而如果正好是在炮弹落地点的周围,就算是铁甲也会被炸碎,毕竟这不单纯只是黑火药的炮弹,更是参杂了铅丸、黄火药的爆炸物,每一炮下去都能在坚硬的地面上留下一个甚至是一片或深或浅的坑。
“轰轰轰……”
“砰砰砰……”
战场最初是以喊杀声为主,但随着战事的推进,炮声、火铳发射的声音,盖过了喊杀声。
或者说,交战双方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