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己是在被分权。
萧敬请示道:“陛下,是否派人提前跟他说一声,让他对于自己的差事有所了解?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让他多听取蔡国公的意见。”
“秉宽事太多了,如果内三关的防务都要秉宽来操心,岂不是什么事都要他费心?朕相信陆完能做好这一切。照着把话传下去。”
朱祐樘说着打个哈欠。
显然朱祐樘又累了。
连这几个太监都发现,最近朱祐樘的身体似乎有点“大不如前”,动不动就会疲累,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总是对朝事打不起精神。
……
……
当晚。
戏楼内。
张周跟朱凤坐下来,朱凤则对西北的局势发表了他自己的“独到”见解。
“鞑靼人来势汹涌,应该让新建伯带兵去,草原上茫茫无边,他都能寻到鞑靼人的踪迹,想来把鞑靼人放进大明的关隘之内,他去收拾一番,不在话下。别人恐怕真的不行……”
朱凤对王守仁还是很推崇的。
亲眼见过王守仁的本事,然后就把王守仁当成张周之外第二个大明战神了。
让张周刮目相看的,是朱凤对于西北局势的了解……他居然能想到……别人真的不行……那就说明,朱凤对于西北传统将官的尿性是知晓的。
很是难得。
张周道:“西北疆场之事,陛下自有安排。你跟宁夏巡抚杨一清合作过,你怎么还会认为他也不行呢?”
“这个……”朱凤对于此等问题,选择避而不答,“不是由张兄你做主吗?你跟陛下进言,陛下会听的。”
显然,朱凤虽然跟杨一清共事一场,朱凤也认为其水平不行。
但朱凤似乎也看出来,杨一清的本事也就那样。
从朱凤的角度来说,如果杨一清真有本事……为啥他自己不领兵上,让我上,最后还落了个惨淡收场的结局?我要跟朝廷请罪,他还阻拦我,甚至跟我打官腔?
这种人,我指望他镇守大明边关要隘?
“不行。”张周摇头,“这次要听陛下的,因为出征河套之战,是陛下草拟所定的,莪甚至都没参与到多少策划,我只是跟陛下提了,鞑靼可能从花马池来,至于后续怎么打,那还要看地方将官的发挥。”
朱凤试探着问道:“那张兄你准备几时亲自领兵出征?这么好打……如果鞑靼小王子这次都折了,以后恐怕就……”
“怕我没机会?”张周道,“放心,如果我出征,一定带上你,到时你跑不了,鞍前马后给我活动着,所以你该庆幸最近陛下没有让我去西北领兵的打算。”
朱凤低头不语。
张周道:“最近令尊跟朝廷上奏,表达了想要奔赴边镇为朝廷效命的决心。你应该跟令尊多学一下啊。”
“什么?”朱凤一脸蒙蔽。
他那个老爹,好不容易如愿以偿,回到南京当守备勋臣,居然主动提出要到边镇?莫不是老爹他疯了?
张周感慨道:“连令尊都看明白,大明军界以后的前途是在边事上,谁能在边事上立功,将来便可稳住权势地位,而那些远离边政的,别看现在风光,早晚还是会衰落的。其实令尊更希望你把你们家的大梁给挑起来,如果你不上,他只有亲自上了。”
“不是还有我兄长吗?”朱凤想把责任推给朱麟。
张周笑道:“军中也是讲资历名望的,是讲论资排辈的,你认为让你兄长从军出征,多少场战事下来,能把他的威望给奠定呢?”
朱凤这下脑袋都快耷拉到胸口。
明明他就是个棒槌,从来就没想出人头地,结果现在是被赶鸭子上架,现在差不多是被道德绑架,不上战场也要上。
“陆完明日面圣,陛下或会给他安排内三关巡抚的位置,如果你有心为朝廷效命,不妨随他一同前去,给你个总兵官,带几名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