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将士用火铳和长枪等,从羊群中杀开一条缝隙,牛羊被冲散的同时,大明后续上来的人马将鞑靼人遗落的车驾和帐篷等扫开,为后续人马追杀提供便利。
而鞑靼一方也开始四处放火。
放火烧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家当,但为了能阻滞大明骑兵冲锋的步伐,对他们来说似乎也不在意了。
甚至有很多老弱直接点燃了自己,试图在大明骑兵靠近自己的时候往大明骑兵的方向冲过去,临死之前都想为保护族人提供一点帮助。
但大明的骑兵心头所铭记的,都是鞑靼人曾经在大明的边关劫掠和杀戮,面对这么一群老弱妇孺,似乎没有一个人会心生怜悯。
在一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代,任何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建立在王化的基础上,大明跟鞑靼之间好似是天生的仇怨,这股恨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是王守仁也没有去以仁义规范自己的军队,他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跟鞑靼的正规军作战,他的目的就是要荡平草原。
继承他偶像王威宁的遗志,同时这也是皇帝朱祐樘的毕生梦想,也成了他王守仁的理想。
……
……
大明的先锋人马出色完成了开路的任务,但也不能保证每个方向都能令后续的人马穿过。
鞑靼后续追击的一万三千多兵马,居然是眼睁睁看着连己方半数兵马数量都不到的大明军队,在朝他们的族人老弱妇孺下手,却还没法直接冲锋上去。
因为大明的军队在此等时候仍旧保持了队形的完成,主要的火炮等火器,基本都留在后军之中,而先锋人马主要所使用火铳、弓箭和冷兵器,仍旧能出色完成任务。
大明的军队一路追一路杀,一路走了两个时辰,沿途被大明将士砍杀的鞑靼部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
而鞑靼一方折损的牛羊牲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
鞑靼人正是用本族中的财货,在阻挡大明军队的势不可挡,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大明一边并没有就此追上鞑靼部民中的中坚力量,或者说是他们的大多数……
“少将军,前后左右各路均见鞑靼援军前来,估计兵马数量在数万兵马。”
“报!前方发现鞑靼主力,已在五十里之外!”
当王守仁登上下一处高坡,用望远镜审视了周边的情况,配合手上的地图,他知道鞑靼人还是免除了一场“灭族”的风险。
他们从完成第一战,展现在鞑靼主力面前,鞑靼人开始集合各路人马对他们进行包夹和围困,前后也已经有九天时间,在这九天时间里,尽管他们完成了千里追击,并成功将鞑靼部民逼上了绝路,还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遭遇战大胜。
但也因此而耽搁了一些时间,鞑靼人也用牺牲老弱病残和本部的牛羊财货等方式,阻挡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鞑靼各路人马总算是集结过来,似乎是要完成对他们的绞杀了!
“日落之前停止追击,原地驻扎休整!”
王守仁下达了新的军令。
将士们听了这种命令,其实是觉得奇怪的。
要追就继续追,要撤就继续撤,要追到天黑,却还原地驻扎,等于说追不上敌寇就原地等被包围,然后等死?
换了以往,必定有人怀疑王守仁军令的正确性。
但现在,王守仁的军令跟圣旨一般,没人怀疑他在指挥作战上的权威。
……
……
大明的将士,顺着鞑靼人四散逃走的路线,一路追了上百里。
到天黑之后,各路人马仍旧还没完全撤回来。
从整理回来的战报来看……光是追击鞑靼部民,就已经成功绞杀了四千多鞑靼人口,加上之前所完成的五千多人,还有头两战完成的……杀敌过万了。
虽然其中有近半数杀的是“平民”,但如此的战绩,已不能用普通的大胜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