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胪(3 / 5)

犯境之意,多也不过是一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传报,等真有事的时候再说吧。”

皇帝没有理会马文升和谢迁的建议。

或者说,根本没理会的必要。

朕是说让朱凤去宁远备战了,但这影响到西北局势了吗?备战用的还不是辽东本地的人马?

你们非说如今大明的边地防备重心转移,朕也没说把王威宁调辽东去吧?

现在要拿朱辅在延绥缩着这件事来做文章,还不如说让朕多增派人马到三边,可秉宽都说了,现在草原部族就算遭遇到天灾人祸,他们现在也不敢大举犯境,既然明知道那边不会出大事,为什么还要加强防备?

难道往三边调拨钱粮物资,成本就小?

……

……

君臣在有关九边用兵重点的问题上,闹得有些僵。

随后便是传胪大典。

朝议即将结束时,萧敬到皇帝面前通禀道:“陛下,众贡生已在殿外列于两侧等候,请陛下钦点。”

朱祐樘想到张周今天要中状元,心情这才好了一些,笑道:“诸位,今日有传胪之事,还是先将边地的事放到一边。等明日朝上再说。”

这话乍一听没毛病。

既然西北也没大事,那我们明天再详细商议,今天重点在传胪。

可有些人却觉得皇帝的话中是带着歧义的。

为什么今天不说,要等明天?还有陛下您脸上升起的笑容是怎么回事?陛下您不会是想说,明天就让张秉宽以进士的身份入朝,让他在旁边时,再一起商议吧?

在涉及到朝事上,大臣们比谁都敏感。

尤其是能做到阁老、部堂级别的,如果没点党同伐异的意识,估计怎么倒台的都不知道。

……

……

传胪大典。

众贡生上次入宫时,还是按照会试结果排序。

这次不用了。

直接以殿试结果排队就行,反正黄榜已张贴出去,一会传胪的时候,排队站也方便出列重新站队。

两侧各列一百五十人,张周在左侧为首,而伦文叙作为榜眼则在右侧为首。

两队人在奉天殿前参加殿试的广场上站了一会,但见萧敬从大殿内出来,而随后众文武大臣也都列于奉天殿前两侧,于三百名新科进士之前。

皇帝的御座,也重新摆设在了奉天殿之前。

传胪开始。

先奏中和韶乐。

一名隶属于光禄寺,做仪卫装扮的人走出来,持静鞭,舞动做三下鞭响。

这是提醒在场的人肃静。

以增加肃穆之感。

随后现场奏乐转丹陛大乐,气氛瞬间昂扬起来。

因眼下鸿胪寺卿出缺,以光禄寺卿李鐩出面宣《制》。

所谓的制,相当于圣旨。

“己未年三月甲戌,朕亲策试天下贡士于殿阁之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制完毕。

由内阁首辅刘健,将三份卷子递给皇帝。

做个样子,意思是皇帝现在亲自查看了你们的卷子,你们就是天子门生了。

先是“进士及第”名单,由皇帝打开卷子,亲自宣读此人名字,随后由立在皇帝身前的太监做传报,再由六名嗓门大的锦衣卫一同喊话,将此人的排名和名字喊出来,由鸿胪寺官走过去,将此人引出列,由两排变成一排。

“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张周!”

“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张周!”

“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张周!”

一甲进士连宣读三次。

二甲和三甲只宣读一次,没有人过去引路,后排的可能听不清上面在宣读什么,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名次是多少,大概只需要在前面出列之后,过一会自己出列过去就行。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