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零七章 虾兵蟹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七章 虾兵蟹将(2 / 3)

。朝议先到此,刘阁老和马尚书且先留一步,其余卿家各司其职!”

皇帝除了同意疏浚城中的沟渠,再没做任何直接的表示。

众大臣也不明白,皇帝既然有事跟马文升、刘健商议,为何不召他们去乾清宫,而只是要在午门顺道说一句?

若不是什么重要的大事,为什么还要单独留兵部尚书和首辅大臣来说话?

……

……

大臣散去。

马文升和刘健走到朱祐樘面前。

朱祐樘让戴义告诉了他们有关朱凤、张永和张延龄已从京师路过,继续东行往宁远之事。

“朕还让平江伯昨日领一千神机营动身出发,目前人员调动已完毕,照例跟两位卿家打一声招呼。”

朱祐樘的意思,朕不是要跟你们商议的,只是跟你们通个气。

别又自作多情来劝谏于朕,这件事朕是不会更变的。

刘健拱手道:“那陛下,若狄夷来犯,三军将士畏缩不前,或是有战损之事,应当以何人来担主责?”

这个问题,还是在让皇帝立个誓约。

别调兵的时候一顿瞎操作,若朵颜三卫的人马真来了,到时辽东某地再被掠夺一番,甚至是宁远被掠夺了,总需要有个出来担首过的人吧?

朱祐樘听了这话,面色就很不高兴。

这算什么?

朕调兵遣将是要去打胜仗的,你们先跟朕说打输了谁出来背黑锅?

从后面走出司礼监秉笔太监韦彬,似用和解君臣关系的口吻,笑道:“两位,这谁来担过,跟谁来担功,不都是相对应的?这还需要问吗?”

大概的意思是,这一战得胜了,谁是首功,那相对应的败了谁就是首过。

话听起来是没错。

但朱祐樘毫不客气就把冷目瞪过去,韦彬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往后退两步把头低下去。

皇帝就很气恼了。

你韦彬难道听不出来,刘健的意思是要让张周出来当主责任人?

你还跟着起哄?!

咋的?

张周让朱凤去辽东,伤害你利益了?这时候开始学着装腔作势打着缓和君臣矛盾的旗号,在这里挑事?

朱祐樘道:“西北一战,秉宽虽非首功,但功劳也不差。这一战,朕敢问一句,若有偏差,他的过错在哪里?”

“陛下,老臣并非此意。”

刘健也没想到,皇帝会把话挑这么明白。

直接也不说谁来担责了,就直接戳穿他是想要让张周背黑锅。

而韦彬听了皇帝的话,大气都不敢喘。

以他们这些太监的经验,自然知道皇帝是真的动怒了。

谁想找张周的麻烦,就是找朕的麻烦,虽然你们的问题只是假设性的,但只要你们动机不纯,那朕一样发怒。

朱祐樘甚至有点懒得跟刘健和马文升继续说话的意思,起身道:“朕已将辽东战事的进展告知于两位卿家,不必对外人言。退下吧。”

说完朱祐樘毫不客气,带着司礼监几人便往乾清宫去。

……

……

皇帝一走。

马文升和刘健刚出午门,马文升便提醒道:“看来陛下是决意要在九边取得武功建树,以目前辽东宁远周边的局势,刘阁老也不必担心,出不了什么大事。”

“嗯。”

刘健自然知道不会有大事。

只是想让皇帝把张周当成一个正常的朝臣看待罢了。

首功便是首过,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为什么陛下这都不肯承认呢?

马文升叹道:“陛下宠信张秉宽,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道士治国,始终不如儒臣治国。”

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刘健,无论你们内阁是否瞧得上张周,最好还是把张周拉到文官阵营中去。

这不是好恶的问题,也不是亲疏远近的问题,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