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听了明兰催促,其实他也很无奈的,他老爹老妈现在在交趾就是土皇帝土皇后,比交趾国王日子过的还舒服,怎么可能愿意过来。
这不,他和明兰回来的时候,也只是把老大带回来了,老二老三还在交趾那边跟着老爹老妈呢。
他就有些为难的说道,“明儿,你还是不要指望爹娘回来了,交趾那边也离不开他们掌舵,如果不是旭儿年纪大了,需要好好读书,恐怕老爹不会让旭儿回来的。”
明兰听了这话,被说的哑口无言,看来,婆婆肯定是不会来了。
她是陪着王跃,看着王跃如何占据交趾的,更是看着王跃把触手伸向了琉球大理,以及南方诸国。
将来的事情说不定会怎么样呢,王家确实没时间过来管盛大娘子。
明兰想到这里,就有些不确定问道,“跃郎,你说,旭儿还有必要科举吗?”
王跃明白明兰在想什么,就笑着安慰道,“让儿子自己选择吧,科举只是验证他实力的一个平台罢了,至于愿不愿意做官,到时候就看他了。”
明兰觉得有道理,王跃又没有逼迫的意思,她也就主动换了话题。
两人正在闲聊的时候,门房就突然传来消息,苏轼苏辙两兄弟带着夫人前来拜访。
王跃也就和明兰一起去了前院,明兰好久没见苏王氏和苏史氏,心里也很是高兴。
六人见过之后,王跃苏轼苏辙三人聚在一起,而明兰王弗史氏也聊了起来,分成了两边开了宴席,倒是都不耽误,一直到宴过之后,三女去了后宅,苏轼这才说明了来意。
他犹豫了一下,就皱着眉头说道,“燕回,你对王介辅的改革的事情怎么看?”
王跃就知道会是这样,他也就耐心的解释说道,“子儋子由兄,你们可能不知道,介辅一开始想直接全国改革,我费了半天功夫,这才劝说先拿几路试试。”
苏轼听王跃这么说,就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燕回,我也赞同改革,可是我认为要先改革吏治,把人管好了之后,再进行改革,不然的话,改革恐怕会半途而废的。”
王跃很是无奈的说道,“子儋兄,大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百年了,一百年的时间,土地兼并以及官员垄断的很严重了,介辅也是心急了,这才着急改革,他还很干脆的拿他老家和我老家一起改革,可见他是没有私心的。
你们想想,就拿你们熟悉的科举,伯父的才华不好吗?可是他却屡试不第,最后还是和两位兄台一起得了欧阳大人的赏识这才有机会做官。
而曾家曾巩你们也清楚,他在我们那个时候是一甲的,可是他都考到三十八了,这才也是遇到欧阳大人这样公平一些的考官,这才看中的。
你觉得你说的吏治改革,是那么容易的吗?”
苏辙当然知道吏治改革很困难,他也知道王安石选择那几路是什么意思,可是他还是赞同哥哥得话,就很是担忧的问道,“可是,如果改革得官员出现贪腐得话,只不过是把土地从原来的地主手里,收纳进贪官的手里罢了,对国家社稷就是一种危害啊。”
王跃明白苏轼两兄弟的意思了,他也就笑着说道,“我当然知道了,所以,我接下来想和陛下谈谈关于吏治改革的事情。”
苏轼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说道,“两者同时进行的话,恐怕我大宋会进入动荡啊。”
苏辙却反对说道,“现在改革已经开始了,我相信王介辅那边动作肯定是迅捷无比,如果吏治不改革,恐怕那些看起来都不错的改革方案,到头来就只是劳民伤财罢了。”
王跃看两兄弟要争吵起来,他算是看明白了,感情哥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才来拜访他的。
他也就笑着安抚道,“其实也很简单,我准备针对吏治,加上一条条陈,那就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将视为贪污受贿。”
苏轼琢磨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