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
“哦,潇潇,对了,这是给你的分红。”
王潇当没看见陈大夫给她使的眼色,大大方方地收钱。
哪怕现在几千块钱对她来说根本无所谓,去饭店吃一顿花掉眉头都不会眨一下,但该她得的钱,一分都不能少给她。
然而王潇收了钱却只想起来拿随身听给表妹陈晶晶。从友谊商店买的呢,日本名牌,索尼的,花了她好几百的外汇券。
对着舅妈,她却摇头:“不行。苏联人不可能要这批西装。”
钱雪梅下意识地强调:“我们厂衣服真不错哎,日本鬼子那么挑剔都没讲过一声不好。真的,一点线头都没有,用的也是正经的好料子。”
王潇还是摇头:“舅母,你听我说,人种不同,体型相差太大。我们这边出口到苏联的羽绒服毛衫之类的,都是大号特大号。做给日本人的西装弄过去,老毛子也穿不上啊。”
钱雪梅嘴巴张了好几下,说不出话了。
陈雁秋也在旁边帮腔:“不行不行,是真不行。人家那边姑娘穿我们这边男的衣服都正好,那个大块头杵着呢。”
钱雪梅难掩失望:“那只能压着了?”
要命哦,周镇的服装厂能有多大规模。1万件西装压在仓库里,资金回笼不了,后面搞不好要停产的。
她怪不是滋味的。服装厂算镇上的大厂了,上百号工人呢。厂子停产对她可没好处,工人连工资都拿不到,哪还有闲钱买他们家的卤菜吃。
王潇想了想,给了个模棱两可的话:“也不一定。这样吧,舅母,你先让我看看衣服怎么样?”
钱雪梅赶紧起身:“行哎,我下去打个电话找厂长讲一声。”
陈雁秋跟弟媳妇关系不错,送她下楼去打公用电话,还安慰她:“说不定有指望呢,潇潇在金宁大饭店认识不少外商。日本人验过的货,搞不好港商啊台商啊他们会要呢。”
这的确是一条出路。
现在潮流是港台抄日本(韩流文化影响力尚未形成),日本歌手养活了半个港台乐坛,大名鼎鼎的小虎队也是照搬的日本少年队组合。
日商认可的西装,在港台应该有销量。
可惜现在外商们都回家过年去了,王潇可没耐心等他们回来再推销生意,她想趁着过年就把这事办了。
那就,马上出发吧。
陈意冬这回是开着化工厂的车带老婆女儿来省城给姐姐一家拜年的,结果连顿像样的中午饭都没吃上,咳咳,因为时间赶,全是年夜饭的剩菜外加饺子。
好在眼下大家都没那么讲究,况且大过年的也不缺好菜吃,大家凑合了一顿,就上了化工厂的车。
其实王潇不看西装问题也不大,她对钱雪梅还是有基本信任的,对这个时代的审美也有一定的认知。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大量日本影视剧进入大陆,一直到韩流兴起,华日关系紧张后,日系审美才渐渐冷却。
此时此刻,日本人定的西装,绝对符合眼下省城居民的审美需求。
但好歹是100万的大生意,王潇不亲自验看过货的话,大过年的,她也不好意思把好不容易才弄到回乡票回家过年的向东再喊过来不是。
没错,她这回找的合伙人仍然是向东。
看完货,王潇对厂长提了自己的条件:内销,没外汇,价格也不能涨。给日本人什么价,给她就得是什么价。至于不出口拿不到补贴之类的,抱歉,她管不了。
“这么多货,一下子想走掉不是简单事。现在好多厂衣服都积压,想走货很难的。别说周镇了,省城一堆服装厂都等米下锅。”
厂长只犹豫了不到五分钟,便下定决心:“行,不加价。但是,提货得付全款,我们不要定金。”
他是吃亏吃怕了,他现在只想要钱。
因为压了100万的西装,服装厂今年别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