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京中站稳脚跟的,背后势力皆是盘根错节。
岑文镛能升上去,少不得岑家和姜家在其中斡旋。
斡旋的不是外界,而是岑姜二家同属一个阵营,也便是姜归宁的母亲,昔日姜太傅门下。
朝廷要员换人,若非时局动荡太甚,多半都是在自己的利益集团里挑选。
但人向高处走,谁也不甘心原地踏步。
岑文镛进吏部,其中的利益交换、言谈协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岑聿:“我们和祖母的关系复杂,祖父是嫡长子,人也早早考取功名,不出意外,当要接任族长的位置,可偏偏壮年暴毙。”
他这位祖父,人若是还在,少说也能官拜六部。
只是人没得早,刚过四十就不成了。
他和岑老夫人共留下三子一女,二人所生的嫡长子当时也才二十一,刚过乡试。
只是守孝三年,不知什么时候是不是犯了文曲星的忌讳,拖来拖去,十好几年过去,还是举人。
岑老夫人其余的两个孩子也不争气。
眼看着留下的余荫快要散尽,老夫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这房不争气,族长的位置可不就要白白落入其他房手里。
没想到,忽现生路。
乔昭懿听懂了:“是父亲过了院试?”
这便对上了,不然怎么十几年不闻不问,忽然给人接到正院去。
岑聿:“父亲几个兄弟,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惹大乱子,可也撑不起门楣。”
岑文镛是年纪最小的,昔日院试时,几个哥哥早已成家立业。
老夫人当时只是困兽之斗,本不喜欢这个小妾生的孩子,但书院里人都说岑文镛聪慧,院试成绩又好,就在他身上搏一搏。
没想到,搏出个天大的富贵。
岑聿再道:“祖母原本对长子还有期待,可惜那人也随了祖父,四十有二就撒手人寰。”
岑老夫人哭得差点昏死过去,因为长子好歹
是个举人,这些年靠着家里关系,也混了个小官当。
后又在闻名天下的书院里做山长。
大邺有私塾的到底是少数,家里凡是有适龄学子,多是向书院里头送。
既做了大书院的山长,离桃李满天下就只一步之遥。
当时岑文镛即将官拜四品。
老夫人想着,有岑文镛扶持,长子再熬个十年八年,名声文声皆全,还有机会接任族长的位置。
哪成想,一朝希望尽碎。
两个小儿子又不成器,根本指望不上,不由心里凄然。
乔昭懿听岑聿讲清关系,就捋出这条线来。
族长管着一宗祭祀,宗法权力极大,且管祖产。
岑家在京盘踞百年,也曾兴旺一时,每个支脉延伸下去,再扩张……
怕是神仙也觉得目眩。
乔昭懿咋舌。
怪不得老夫人死活不肯打消念头,只要族长是他们这房的,富贵就能无限延伸,两个亲生的儿子也能借到五分力。
乔昭懿眸子微微睁大,顿时心如擂鼓,思绪陡闪。
难道老夫人要扶持岑文镛上位?
岑聿轻轻点头。
乔昭懿心惊,现在颇为崇尚嫡长之说,岑文镛非嫡非长,本无希望。
可族长选的多是辈分最高、年龄最大且最有权势的人来当。
岑文镛不占前二,并不代表不占最后一个。
现在已然是吏部尚书,来日走马升任宰相,也并非不可能的事。
但要做到这步,也少不了族中的斡旋角力。
至于这个人是谁——
好像不用猜。
乔昭懿:“…………”
怪不得老夫人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样。
她精气神一下就弱了。
岑聿倏然弯眼,想解释,又停住。
二人吃过饭,乔昭懿问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