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睁大眼睛瞪过去, 瞎说什么大实话!呵,他怎么会听不懂,他只是怕一开口就吓死人。没意思,不听了,他回去写大字去。
小豆丁气鼓鼓的扭头就走,背影中透着几分倔强,怎么看怎么好笑。三个哥哥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捂着肚子笑成一团,一时间院子里充满快活的气息。
元帅府添丁喜气洋洋,不过宴席却没有大办,他们接下来有几场硬仗要打,不能耽于享乐,所以只是请亲朋好友来吃一顿。一片热闹欢喜之中,不高兴的可能只有胡惟庸一个。
他自持才高八斗,原以为来帅府求见朱大帅后会立刻得到重用,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个元帅府奏差的差
事。
何为奏差,那是官署里设置的供掌权大官差遣的职位,说好听点是个官,说不好听的那就是个打杂的。
他胡惟庸学识出众,怎么能干打杂的活儿?
然而任命已经下来,他不想被当成找茬的打一顿扔出去就只能老实干活。
胡惟庸心里骂骂咧咧,表面上还得装出“多谢大帅赏识”的样子,那滋味别提多憋屈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往好处想,可能是朱大帅不了解他的本事,想着将他放在身边考察考察,考察过后再委以重任。
他以前名不见经传,朱大帅乃是淮西红巾军的左副元帅,任命官员不能听信他的一面之词,总得亲眼看到他的本事才好给他安排差事。
没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区区冷板凳,他胡惟庸坐得住。
议事厅里,李善长等人对胡惟庸的差事但笑不语。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圈子,李善长也是定远人,他和胡惟庸是老乡,别人没听过胡惟庸的名字,他对这个名字可不陌生。那人才学的确出众,但是为人嘛,就得朱大帅自己去琢磨了。
现在人没有冒犯到他跟前,他们两个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贸然在上官面前说坏话容易落人口实,他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就行。朱大帅儿子还没满月就开始筹谋渡江南下攻打太平,他们这些下属自然不能拖后腿。
李善长是军中参谋,除了出谋划策之外更多的还是负责筹措粮草供给军需,顺带着在将领们吵架的时候过去劝架调和。军中能出谋划策的将领不少,能不杀不抢筹措粮草的却不多,要问谁最了解军中吃穿用度,除了朱大帅就是他李善长。
和州现在驻扎着四万多兵马,这么多人马吃喝嚼用不是小数,之前没有水师不好渡江南下,现在有巢湖水军归附,他们再不想办法拿下太平,和州这边的粮食就得见底。
这一仗想打得打,不想打也得打。
议事厅里挤满了人,所有在滁州的将领都在这里,朱大帅没有发话,底下人已经吵吵嚷嚷吵出了八百条进军路线。就是靠谱的没几个,绝大部分将领都想略过太平直取集庆。
r />
沐英也压低声音, 肯定不会。
果不其然,朱大帅拍桌让这群脑子一根筋的弟兄安静下来,一边拍桌一边骂, 你们知道集庆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廷会不知道吗?那边有朝廷的大军守着,咱们刚渡江过去马疲人倦怎么攻城?
天底下起义军很多,但是终归还是朝廷占据的地方多,集庆兵力不够的话朝廷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兵过去支援,他们在长江南岸连个落脚地都没有,这仗怎么打?
集庆他们肯定要打,这不得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再打吗?一个二个的就知道往前冲,动动脑子能怎么滴?能少块肉吗?头顶大帅一生气,底下叽叽喳喳的将领们瞬间全部变成缩头鹌鹑。沐英朝两个哥哥挤眉弄眼,他说什么来着,直取集庆不可行,爹又不傻,肯定不会任他们胡闹。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先赏了三个儿子一人一个脑瓜崩,然后才心平气和的继续说道, “集庆这种重镇不能一蹴而就,咱们得稳扎稳打,先渡江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