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算计(2 / 11)

的。除了与她生了延庆公主有关,更重要的是她会说话,会做人。

但永宁公主更佩服自己的母妃。

虽看起来像是魏太妃主导,但以她对母妃的了解,母妃绝对不会毫无缘由说这些话,一切都她掌握之中。

她看了看林黛玉的名帖,略一思量,这其中必然有某种联系。

从细枝末节中可以窥到魏太妃对林如海并无好感,甚至充满恶意。

她信息有限,一时不好下定论,只能等下次有机会从别处旁敲侧击,只是她肯定要护着林黛玉的。

得了这么大的恩典,魏太妃不敢继续试探,乖乖看起其她人名贴。

李太后虽在与魏太妃周旋,其实也在暗中观察其她人反应,见永宁公主时而不动声色观察众人时而陷入沉思。

暗自感慨以往是她太小看永宁了,只当她是个资质蠢钝、一窍不开的,想着既如此也不必费心教养,等她到了年纪,为她选一个驸马嫁出去,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也好,只是没想到自己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些时日皇上与她再未针尖对麦芒,有事都愿意与她有商有量,待她态度也更加恭敬。

以前没想通的事,现在她想通了。明明她也是为了大明江山好,为了皇上好,可最后却闹得母子不和。原是旁观者清,她也没自己想的那般无欲无求,大公无私罢了。

有欲求,有利益,便有冲突。

因此他们母子间需有一个双方都信任的人从中调和方为上策。

永宁这个角色扮演得极好。

众人心思各异,又继续看起了名帖,几位公主时不时小声地议论几句,这些都是她们未来学伴人选,她们也都十分好奇。

看完所有帖子之后,李太后发话:“此次入国子监就读遴选事宜交给寿阳和永宁去办。”

众人讶然。

万历虽下旨让东厂负责,但东厂的人毕竟都是太监,是奴才,能负责的无非是些在外面跑腿的事情,有些事情需得主子拿主意,也需要主子出面。

原本万历因李太后反对公主入学,便打算将此事交给陈太后,只需陈太后盯着,万事有他拿主意。

不是因为他信不过陈太后,而是陈太后虽为人和善,但从未掌管过宫务,怕被有心人算计。

后来李太后想清楚了,站到他这边,支持送诸位公主去国子监读书,他便打算将这事交给李太后负责。

李太后做事雷厉风行,工于心计,又最为稳妥,他也放心。将诰命夫人召进宫,这一招便看出她绝非假意支持他。

结果李太后直接拒绝了,还提议选个公主负责。

万历一想觉得这主意更好,便请李太后做主择人负责。

李太后指了寿阳公主和永宁公主,但又未明说谁为主谁为辅。

寿阳公主和永宁公主一时怔住,她们还从未办过什么事。

“李太后娘娘为何要大皇姐和二皇姐管事,她们什么都不会,把事情办砸了怎么办?”延庆公主反应过来十分不满,嘟囔道。

寿阳公主是长姐,今年十岁,比她年长好几岁,让寿阳公主管事,她还能理解。

可凭什么让永宁公主管事,永宁和自己同年,只比自己大一个月,平日里看着连自己宫里的宫女都没管好,如何能将这么大的事管好?!

她要能管事,自己难道不能?!凭什么!

“延庆,你闭嘴!太后娘娘安排哪容你质疑!”魏太妃连忙呵斥道,“还不跪下认错。”

看了眼李太后面无表情的脸,延庆公主缩了缩脖子,连忙跪下。这些时日,李太后看起来比以往好说话,对她们也慈爱了许多,她便得意忘形,忘了以前的严苛了。

低头认错道:“还请李太后娘娘不要生气,儿臣一时心急,儿臣知错了。”

李太后没看延庆,一双凤眸似利箭般看向寿阳公主和永宁公主,轻启红唇:“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