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无力感(2 / 2)

朱元璋老脸一红。

朱标诧异的看着朱元璋:

“父皇,果真如先生说的那样。”

朱元璋气急败坏的点点头:

“那些酒囊饭袋,一个个就知道死读书,连庄稼都不认识,这让咱怎么放心把百姓交给他们治理。”

“咱恨不得砍了他们的脑袋。”

朱标此时看着高鸿生:

“先生可有办法?”

高鸿生点点头:

“自然是有的。”

“陛下可知试官这一制度?”

朱元璋细细思索,摇了摇头。

朱标却是说道:

“先生说的可是那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政策?”

高鸿生点点头。

朱元璋此时满脸好奇的看着朱标:

“标儿,给为父讲讲这试官制度。”

朱标组织着语言:

“父皇,这是那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特有的制度,不过大家都说这项制度的弊端极大。”

“所以,先生这个制度或许不合适。”

朱元璋却是满不在乎:

“若是他们都说的对,他们怎么不做这个皇帝来。”

“标儿,不是咱说你,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你只有实际经历过,你才能说好不好。”

“而不是,仅听他人的言语就当真,这样你会被骗的。”

朱标歉意的点点头:

“孩儿受教了。”

“这试官制度源于武周时期,当时武则天大概也是面临了父皇这样的困境。”

“她就选择录用所有的士子,当时她给了那些士子两个选择。”

“一个是不选择当官,可以直接回家,皇帝也不予责罚。”

“另一个就是选择当官,她会把这些选择当官的士子安排在基层,让他们去处理一地的政务。”

“给他们一段时限,皇帝会派人来监察政务的好坏。”

“若是治理的好,说明此人有真才实学,可以继续当官。”

“但是,你若是治理不好,你将面临严苛的刑罚,轻则摘掉官帽,重则斩首示众,连累家人。”

“而若是你在当官时期想要反悔回家,那么你面临的和上面的一样。”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

“好啊,好啊,这个政策好,咱就不信这几个人里没一个有用的。”

“可是父皇,这项政策有极大的弊端。”

朱标看着朱元璋兴冲冲的样子连忙拦住:

“当初武则天就是因为这项政策,使得政务混乱,动荡不安,官员混乱。”

“所以,父皇三思啊。”

朱元璋却是毫不在意:

“这些哪算弊端,咱就看看是咱的刀子利还是他们的人头硬。”

“在咱的刀子底下,咱就不信还有人敢乱来。”

朱标还是想着劝说几句。

但是朱元璋却是不给他机会:

“咱又不是打算一直采用这个政策,你是不知道那些士子。”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谈何治理好一地。”

“咱这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趁早退出,尚有一线生机。”

“若是不退出,就给咱狠狠地磨练自己的本事,咱也高兴。”

“这样磨练出来的人才才是实用的,才是咱需要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