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进士出身的意思是,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是按照进士出身一样对待,该有的待遇都有。但是仔细品味,同进士出身的同,实际上表示的是不同。很多时候是为了给那些未能进入更高层次的考生一些心理安慰,避免他们因为落弟而产生不满情绪,破坏社会稳定。从这一点看,宋朝就比唐朝活泛一些。例如黄巢,他对唐朝还是很有感情的,不然也不会考几次试。正所谓爱的越深,恨的也越深,连考几次都没有考中进士,自是老羞成怒。既然我得不到,那么就毁掉。正是出于这种心理,终于决定造反,敲响了唐朝灭亡的丧钟。如果换成宋朝,也许就不一样了。黄巢同志,你考试考了几次,真是难为你了,我已经被你感动的稀里哗啦了。看在你锲而不舍的份上,赐你同进士出身。虽然你是函授的本科文凭,但是货真价实,比起胎教、幼儿园这些文凭,还是很有含金量的。请你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景德二年二月初五(公元1005年3月17日),一代战神李继隆落下了帷幕。同年年底,首相毕士安也驾鹤西去。
赵恒听信王钦若的谗言,认定寇准把自己当成赌注,越看他越觉得讨厌。于是在景德三年春天(公元1006年),把他贬出了朝廷,责授陕州知州,罪名是无大臣体。寇老西,你居然把我当成赌注。我本来是王炸,但是你把我拆散来用。别人出一对三,我都压不起,害我输的只剩下底裤了。你整天吊儿郎当,上厕所居然要点蜡烛,给我滚远一些。寇准怎么也没有想到,受了王钦若的暗算,因此贬官。自己还扪心自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把我踢出朝廷,简直莫名其妙。
毕士安死了,寇准贬官,王旦晋升为首相。赵恒语重心长的告诫他,不要学寇准那样吊儿郎当。寇老西那个家伙喜欢拉帮结派,喜欢的人就当大官,捧得高高。不喜欢的人就置之不理,踩在脚下。他任人唯亲,你可千万不要学他。王旦是谦谦长者,当下应声说是。但是心中不免在想,你自己也是任人唯亲,怎么不先照照镜子再说别人呢?
寇准虽然贬官,但是李德明却成了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辽国早就册封他为西平王了,宋朝现在也册封,他成了当之无愧的双料西平王。李德明比他老爸李继迁更加务实,想争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于是派遣使者和宋朝和谈。但是赵恒提了一个条件,让他把子弟送到开封做人质,以达到羁縻的目的。李德明其实比李继迁心眼更多更狡猾,当然不同意。赵恒,你以为我傻啊,把子弟送到开封做人质,我还怎么能放开手脚抢地盘抢东西?我们党项族没有送人质的先例,不如多送你一些骆驼牛羊。这么一来,和谈就此搁置了。因为李德明根本就没有想过和谈,这么做无非就是要让宋朝放松警惕。
河西大族延家、妙娥、熟鬼等部落想归顺宋朝,但是西北边境的将领们怕得罪李德明,不敢接纳,因此一直装聋作哑。曹玮有勇有谋,再说不是得过且过之人,于是亲自率领军马进入天都山,护送这些部落到宋朝去。李德明知道曹玮这么做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拆自己的台,但是慑于他的威势,不敢阻拦。就这样,曹玮非常顺利的把这些部落护送回了宋朝。
寇准虽然远在陕州,但是赵恒只要一想到澶渊之盟就唉声叹气。心就像被利剑狠狠刺了一下,疼的撕心裂肺。我被寇准给骗了,后世知道我和辽国签订城下之盟,肯定要嘲笑我的,那我多没面子啊,这可怎么办?我该不该挖个洞躲进去呢?他为了这件事坐立不安,于是和王钦若商量,如何善后。阿若,既然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怎么样才能洗刷这个耻辱呢?王钦若故意说道,官家想洗刷这个耻辱也很容易,只要杀到辽国的上京临潢府,逼迫辽国签订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就够了。这样吧,我们明天就动手吧。赵恒吓了一大跳,满脸的不可思议。你开什么玩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