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生之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农家等百家争鸣,华夏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如此星河璀璨,百花齐放之时。即便是被董子尊为圣人的孔子,都不曾,也不敢提出除儒家之外,绝其他学说道统。董子莫非认为己之所学,已然越过了孔子,成为儒家集大成者,摒弃了孔子所创儒家,开宗立派,成了董子之学?”
“女郎此言差矣”董仲舒蹙眉,颇不赞同,“即便《公羊春秋》并非是孔子所传弟子所书,大一统仍然是天地常理,适合于古往今来任何时候。战国末年,正是因为百家争鸣,方才有天下纷乱。而只有法家一家之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才能够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而法家并不适合于天下大治,秦方二世而亡。唯有儒家,才是最适合思想大一统之学说。只有思想统一,百姓才能有行为准则,才能维护汉室江山一统,子民才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其他思想主张,只会迷惑子民,愚昧百姓,当绝其道。”
“当绝其道……..”苏碧曦琉璃般的双眸幽冷深邃,闪过了无数隐秘的情绪,幽幽地看着眼前已经到了天命之年的董仲舒,“《论语》有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董子可知为何?”
董仲舒此时只能接着苏碧曦的话,答说:“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碧曦嘴唇抿起,带着一种极深的冰寒之意,明眸深处冷光乍现,“孔丘道,只一恕字,便能行之一生,受用不尽。董子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墨家,法家,兵家各家是否愿意为董子罢黜?若然轮到儒家被焚书坑儒,被罢黜,被贬斥,董子会否束手就擒,坐视儒家道统断绝?董子为孔丘学生,如今却逆孔丘之道而行,数典忘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董子自称孔子传人,难道都不懂了,需要吾等根本不是儒家弟子的人来提点董子吗?”
“荒谬!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董仲舒一时被苏碧曦的话拿住,愤愤而道。
苏碧曦抬了抬眼皮,施施然地拿着折扇敲了敲,“仆一介女子在此,董子却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是对女子有何教导?”
董仲舒神情执拗,斩钉截铁地开口,“妻从夫,女从父,夫死从子,乃是女子所应遵守之伦常。女子见识浅薄,又富有美貌,诸多女子甚至目不识丁,必要依从于郎君的教导指引,方知如何处事,不为不该为之事,为该为之事。妻者,齐也,齐家也。女子之所在,当在一家之中,生儿育女,教导儿女,服侍郎君。此方为女子天之所经,地之所济之理。”
“呵呵呵呵……..”
女子如泉水叮咚的笑声传来,像是山林间穿林而过的山风,又似是不经意间的嘲讽,“难怪方才董子所说,寡妇为人所奸-污,是寡妇自己自恃美貌,却不自污面容,守节自持。董子母亲也是守寡之人,据闻品行貌美,竟然将董子养大,可见令堂之品行操守堪忧。孔子之母颜徵在与父亲相差四十岁有余,野合而生孔子,而后守寡养大孔子。想必孔子之母决计是德行高洁,面容华然之人,却也不曾听闻曾自污容貌。莫非孔子之母,也是好色贪美,念着自己的容貌,成日勾引着年轻郎君?
“寡妇之所以被奸-污,是因为身怀美貌。由此说来,被偷盗者之所以被偷盗,乃是因为身怀财帛,当把所有财帛施舍给盗贼,方不至于招来偷盗;家有孩子被拐卖者,是因为家中本就不该生孩子,也就不会引来拐子;被杀人者,是因为其本就有罪,罪就在其为何活着,引来杀人者犯罪,触犯刑律。死者应该早早自尽而亡,徒留下一条命,招惹什么是非。”
董仲舒脸上泛着青色,嘴唇颤抖,已然是气急,“女郎好利的口舌!可知妇人多舌,乃是犯了七出之条。如此多嘴多舌之妇人,被郎君所厌弃,乃是必定之事!”
“大道分阴阳,阴阳生天地,天地有日月,日月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