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大国文娱> 第500章 邵氏电影帝国的没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0章 邵氏电影帝国的没落(2 / 3)

以模仿的。但是,这几年电影已经是以特效为主,新创业影视公司技术上领先世界,他们一部电影可能就烧钱几千万去做特效。其他电影公司,嘉禾、新艺城,也会拿出一两部大片,去做电脑特效。我们公司全年的制片预算加起来,也不够500万,每部片预算几十万元,根本不够特效!”黄决明站在书桌前面低着头说道,他在邵逸夫的面前就像是小学生似的,一点都不敢还嘴。

邵逸夫闭着眼睛,不知道他是因为太过难受还是在思考问题,总之书房里此时只有两个人的呼吸声,过了一会,邵逸夫才缓缓的睁开眼睛。

“你先走吧,可能我已经真的不懂电影了。”邵逸夫的话听起来有些悲凉,黄决明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董事长让他离开,他不敢不从,也不敢多问。

出了书房之后,黄决明匆匆离开,从邵逸夫的别墅到他自己家有一段距离,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天天过来汇报,在路上的时候,黄决明忍不住开始思考邵逸夫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邵氏电影公司自从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都是行业中的领头者,邵逸夫虽然当时就已经五十岁了,但是他的头脑可比一般的年轻人要强多了,

邵氏电影公司遵循商业片路线,“观众至上”是邵氏当初能崛起的奥秘。邵逸夫当初一天少则看几部电影,多则看十多部。古今中外的各种电影、戏剧,都是了如指掌。

在邵氏公司里,导演和演员是否会受到重用也是以票房纪录为准的,其中李翰祥就是因为在中国内地拍摄了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香港引起巨大轰动,从而得到了邵逸夫的重用,在这一点上,他的决策十分英明,致使邵氏电影公司走上了行业的巅峰。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早就跟过去不一样了。但邵逸夫对于电影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年轻时期,至多是五六十岁时的审美喜好,所以,不仅仅不能帮邵氏电影公司跟进新技术和潮流,而且,因为观念太老了,反而拖累邵氏电影公司的发展。

70年代的嘉禾崛起,80年代的新艺城异军突起。这些本该是能够让邵氏电影公司觉醒,模仿对手的成功要素。但是,邵氏并没有,反而将电影越做越烂。

而新创业系的电影,动不动就是上亿大制作,香港观众的口味更挑剔了。对于邵氏而言,这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大家都是以上亿预算的质量来要求香港电影了,谁还看邵氏几十万上百万预算的垃圾片?

以至于,嘉禾、新艺城,也需要不断斥资几千万元,购买新创业电子科技集团的超级计算机,培养自己的特效团队。

至于,邵氏则成为时代的弃儿,根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去拍特效大片,甚至,就连普通的电影,也拍不好了。

以至于,对于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这个品牌是有感情的邵逸夫,也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找到合适的买家,以合适的价格,出售这项资产。

……

“林总,您要的邵氏电影公司的资料已经给您拿来了。”秘书做事很利落。

看着手里的资料,林棋颇有些唏嘘的感觉,他很感慨一代帝国的没落的同时,对于邵氏的电影院线资源,还是很有兴趣的。

邵逸夫的一生颇具传奇,他大概是少数的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不过,邵逸夫一生最大的功绩,并不仅仅的建立邵氏电影公司或者是经营tvb,而是从80年代开始,不断的向内地无偿的捐献资金,用于资助国内的教育。

换做是其他富豪,或是为了求政治地位,或是为了求经济政策倾斜。又或者是沽名钓誉,自己出个名字,大部分的慈善捐款都是号召别人捐的。

但邵逸夫是罕见的实在人,善款完全是他个人财富,而且,捐的教育善款,也基本上是专款专用。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的逸夫楼,就能证明,邵六叔的捐款,都是实打实的。

而捐了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