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从而使得经济长期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萧盼盼解释道。
“虽然不能往你们的时代硬套,但这个概念对于您的时代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
嬴政和各时代的文武精英还是满头问号,这些字他们都认识,但这些字连在一起后,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文盲。
萧盼盼也没在意这些,继续说道,“秦国的结构性危机在于她的治国理念,耕战。”
正在跟秦孝公谈论变法细则的卫鞅眉头微蹙,嬴渠梁也抬起了头,看向了窗外的光幕。
“首先要明确一点,商鞅变法的成功所带来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的一次,对中华民族核心文明的成功重塑和改造。上一个完成这项成就的,是周公奠定颁布的周礼。”
“一派胡言!”秦以后的士大夫们发出了自己的抗议,周公,孔子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图腾,他们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后人会将商鞅这个酷吏跟周公这样的先贤做对比。
但没有被儒学彻底洗脑的人,开始思考后人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秦的二世而亡,加上汉王朝的外儒内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们古代的帝王将相们对秦国的治国经验,和法家思想采取了讳莫如深的态度,这其实是你们在治国学术发展上的一次巨大损失。”
萧盼盼顿了顿,“当然,这其中还有皇帝这个职业本身的自私性,和后世儒学成为绝对学阀的关系,这两点我们会找一个机会另说。”
孔丘坐在自己的牛车上,神色不悦,儒学成为学阀,他不喜欢这样的称谓。
他的一众弟子们也心情复杂,儒学能发扬光大他们很骄傲,但从这位萧姑娘的语气中,他们读到了儒学在后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变化。
“商鞅变法的成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秦国变成了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国家。”萧盼盼喝了口水,“秦人闻战则喜,其内部动因是商鞅用军功爵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开了平民的上升通道,爵位不再被贵族所垄断。”
“战场,立功,得爵,成为了整个秦国百姓生存的主旋律。当然,到了后期,秦国的历代国王也做了改善和发展,比如除了种地,打仗能得爵位外,发明创造也可以得到爵位。这项政策对于秦国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她变成了一个只会无限扩张的的巨兽。”
穷兵黩武而已。”宋朝的士大夫们义愤填膺地得出了结论。
“在我的这个时代,有人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所谓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提出过一个长期的,以统一天下为最终的目的的战略发展规划了?”
萧盼盼沉默了几秒,方便古人去思索。
“答案是没有,至少在我看见的史料里没有。特别是山东六国,无论是管仲的高效治国,屈原追求的美政,还是赵武灵王的改革,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提出相应具体的政策和纲领。”
“唯独秦国在以极高的治国效率和坚定的扩张步伐,推动着中国的统一进程。”萧盼盼顿了顿,“所以秦国有没有类似的战略规划吗?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确定,秦国的对外战争是刚需,它必须往外打,这个国家的君王,将军,文臣,百姓都需要战争,于是打着打着,天下一统了。”
嬴政和他的帝国重臣们不约而同的在心中发出了叹息,这个所谓的结构性危机是什么,他们渐渐有了眉目。
商鞅也陷入了沉思,自己的方法错了吗?
“已经习惯了对外扩张的秦国,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内拿下了所有的土地和人口,同时还维持了人数超过一百余万的常备军。这样的负担和消耗,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