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他自己厉害,硬生生让人家又打开了出口镍的口子,否则我们还真拿不出多少来了,哈哈,他这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领导把清单一放,对陈总道:“这样,我们部里,综合考虑一个最合适的支持方案。你先回去,请振东同志抛开设备材料人员来源方面的东西,直接写报告打申请吧。”
陈总苦笑道:“领导,他刚从十二机部运算所那边回来,现在正在准备做《项目管理体系》的培训呢,马上就要开始了。”
领导一愣:“哦哟,我忘记这个事情了,嗯没关系,部里确定支持方案,协调组织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应该来得及。”
陈总得了准信,告辞准备离开,领导突然叫住他,补充道:“对了,你回去通知杨厂长,上次和他商量的高振东年底提一级的事情,别忘了落实。”
虽然提一级相对高振东的成就,有点寒酸,不过能让十七机部亲自惦记这种小事情,还是说明了上面的态度。
老陈乐呵呵的答应下来,就往厂里方向走。
路上,他想了想,去了一趟邮电所。
某化学研究所,向总收到一封挂号电报,上面写着——“有望,部批开研”
这没头没尾,极尽简略,缺字少符号的7个字符,却让向总激动起来,终于看到一点曙光了,虽然不一定能成功,至少比以前完全看不到希望好。
这7个字符,翻译过来就是:“你要的东西,有一定希望,已经向部里汇报,部里批准开展研究。”
他永远不会知道,他需要的东西,原本是到了80年代才解决的。
至于为什么这封电报写成这个鸟样,那就不得不说当年发电报的凄惨情况了:每个字都算钱,符号也算,价格3分5一个字符。
最低消费10个字起。
你还别骂这个最低消费,因为除了电报内容,收件地址和收件人名字,发件人信息也是算钱的。
一封电报,随随便便七毛一块就没了。
所以那个时候,发电报都是极尽俭省,最后一个句号之类,如果不是必要,一律都是没有的。
陈总自掏腰包给向总发电报,那自然是说清楚就行。
换成个工资低的,估计就三字“部批研”,甚至“可”。
高振东正在查看和审核esr的情况,遇见《项目管理体系》榜上有名的参编人员,个个都笑嘻嘻的,至少说上一声“谢谢高主任。”
看来老陈发钱的速度很快啊,高振东想到。
审核完esr的所有情况,高振东把esr项目组几个分项领头的人员叫到自己办公室,就一句话:“嗯,可以了,开展结题相关事务吧,希望大家站好这个项目的最后一班岗。”
与会人员无不欢呼,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要见正式成果了。
不过想想,这么个东西,能两个多月做完,速度的确是没得说。
领到高振东任务,大家干劲十足,各自去忙活。
高振东自己呢,又请来速记的同志,开始一心二用。
不过今天,他没有编程,而是一边在存储库里看5dl的火力材料,一边口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容。
这个东西,越早出来越好,虽然看起来没啥用,甚至天天挨骂,可是无形之中,也许就能多救几条人命。
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就是这么个东西,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人们是根本感受不到的,甚至会很烦。
等到强烈的想它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然后就是“没想到”、“早晓得”、“如果能”,后悔三连。
运气好的,赔钱;运气差的,踩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