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给我们添了多少堵?”
林朝阳的话令在场许多人都陷入了沉默,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看待西方社会有种强大的滤镜。
你也很难去责怪他们,因为在他们的年代所看到的现实,就是欧美国家称霸世界,自由、富强、文明……一切美好的词汇都成了欧美国家的代名词。
“与其追求别人的认同,不如提升我们自己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林朝阳的话引发了众人的沉思,见状他连忙笑着摆了摆手,“扯远了,扯远了!”
然后把话题拉了回来,“世界性文学奖项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不如先搞个具有泛中华区影响力的奖项。
文协的初心是好的,虽然实现起来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总要试一试不是?”
“朝阳说的没错,既然是好事,无论如何都得支持。”
众人七嘴八舌得讨论着文协这次的举措,描绘出各种奇思妙想,大多是天马行空,不具备任何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不妨碍大家的热情。
宴会正式开始,林朝阳的手艺收获了众人的一致称赞。
程忠实问林朝阳:“朝阳你上部小说写完也有一年多了吧?新小说动笔了么?”
闻言,众人的眼神都投向了林朝阳,他夹了一块干炸鳜鱼,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外焦里嫩,口齿留香。
“没呢,还在考虑写个什么故事。”
搁笔一年多,对大多数作家只是很正常的创作休养,但放在林朝阳身上时间就有些长了。
李拓提议道:“朝阳,我觉得你可以写一写,宏观的写一写民国以来中国的变化。这几年你的创作方向偏个体感受、偏西方价值观,确实在海外收获了很好的反响,但始终与我们的本土文化有点隔阂。”
李拓这话说完,在场气氛有些微妙。
他的话谈不上批评,但绝对不能算是柔和的建议,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
众人的眼神隐晦的在李拓和林朝阳之间流转,只见林朝阳脸色平静,没有丝毫不快,反而蹙眉认真思考。
片刻后才说道:“倒是有点道理。”
得到他的肯定,李拓面露得意,“那是。你以为我这些年研究你的小说是白研究的?”
说着他又炫耀道:“好教你知道,今年燕京出版社可是打算专门为我出一本评论集。”
一旁的于华调侃他道:“写的都是朝阳老师的评论文章是吧?”
“那怎么了!”李拓昂着头,“他们作家写文章,我们评文章,这也是给他们增光添彩,说出去得感谢我!”
他的语气诙谐,引得众人哈哈笑了起来。
林朝阳幽幽说道:“你是不是忘了,你自己以前也写小说?”
李拓愕然。
众人笑得更凶了。
玩笑过后,李拓又给林朝阳提起了建议,他现在就属于典型的江郎才尽,但又技痒难耐,自己不行,就撺掇着别人上。
“当年你写《闯关东》,现在又有老程的《白鹿原》,事实证明这个方向是条阳关大道。
我觉得你要不然就沿着《闯关东》的路子继续写下去,《闯关东》的故事截止到抗战前,你写个抗战怎么样?
我记得你的作品里面好像还没有正面描写抗战时期的小说吧?”
李拓说到这里似乎被激发了灵感,接着滔滔不绝的说:“对,就写个抗战,写完抗战还可以写个解放战争,然后写建国后的事,再写到改革开放……”
说到激动处,他巴掌拍的震山响,满脸红光,亢奋道:“这就是一部近代史啊!好主意,好主意!”
周围众人也觉得他这个主意有些搞头,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难度太大了,这可不是一般作家能写得来的。
不过如果这个人换成林朝阳,大家感觉希望倒是很大。
“好个屁!”
林朝阳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