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大明啥啥都有,但是前期对外贸易算不得突出。
现在这些能随便制造出来的大量东西,全都能转成为削弱北元实力的利器,着实是老朱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就是因为大明觉得他们倭国上贡能值几个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是倭国人的感受不一样啊。
听着王布犁的话,朱元璋点点头。
他提炼一下中心思想,那就是大明说什么是什么。
看样子田是不容易被耕坏的,但牛可以是真的累倒了。
郑和下西洋也是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一些东西多是随手就送了,交易量多是香料等等。
否则也不会因为耗费巨资,导致给不少文臣借口取消远航。
大明不在乎,可那些沿岸的百姓哪一個不开心于大明出手阔绰啊?
王布犁瞧着检校搜集来的情报,不得不说这帮人还是有点本事的,去高丽那地方调查都能搞出一些信息来。
所以他们扮演蒙古人是不是太容易被分辨了?
亦或者高丽人还得向他们谄媚,但蒙古就不一样了,群众基础不行。
王布犁也没有过问虚构蒙古人获得爵位的事情,老朱有没有搞出来呢?
但是他发现一件事,高丽目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他们虽然有自己的货币铜钱以及银瓶,可跟底下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许多百姓都用米或者布来当作货币私下交易了。
而且高丽收税是十税一,除此之外各地还得上交土特产,分为常供和别贡。
全都是上缴实物。
当然要是这么好,高丽也就不会如此民不聊生了。
随着私有田庄的扩大化,赋税转移的十分厉害。
名义上贡物是任何人都须缴纳的,但豪门势家常得以免税,全部负担都落到平民身上。
代纳人为谋取重利,高丽境内的农民往往要缴纳高出几倍的贡物。
王布犁发现如今高丽的百姓还真的能忍,他们太能吃苦了。
先前蒙古人屡次来高丽作乱抢掠,再有红巾军过来抢掠,还有倭寇也来抢掠。
高丽的军队别说保住他们的财产,连百姓性命都无法保住,怎么就没有人起义呢?
大明洪武皇帝的亲身经历,都没有在高丽吹起农民起义的风嘛?
尤其是这个时候高丽还没有更新种植技术,没有双季稻等等,粮食都不够吃,都不敢造反?
王布犁很是疑惑。
“怎么了?”坐在对面的朱标见王布犁脸色变化,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
“高丽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农民起义,着实是让我不理解。”
王布犁把手下的一份情报放下拿起另一份继续看:“我本以为高丽百姓过的苦,没想到他们更能吃苦。”
朱标:???
“话怎么说?”
“交不完的税,服不完的徭役。”
“怎么,你想要帮帮他们?”朱标有些好笑的询问。
王布犁随即摇摇头:“既然他们这么能吃苦,那不妨多吃点苦吧。”
朱标瞪大眼睛,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因为这个回答着实是没有出现过在他的脑回路当中过。
他还以为是王布犁想要暗中鼓动高丽,大明也跟大元一样似的,把那块地界搞得一团糟,将来发展为攻打倭国的前沿阵地呢。
结果他就让高丽的百姓继续吃苦!
朱标转念一想,既然王布犁说过高丽不会长久,迟早也会有动乱,大明刚刚走通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