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上自己带来的人,避免被底下的小吏给哄骗。
这些人要靠着他养,还得时不时打赏王布犁这种本地吏员,为他驱使。
更不用说当官的还得迎(结)来(党)送(营)往(私),逢年过节走动一二,这点俸禄真不够使。
而且到了发工资的时间,吴卫就差人去领工资,除了发点米扛回来之外,就是发纸钞。
纸钞一旦贬值,给你一堆废纸,官员俸禄就更低了。
他们贪污的概率也会极大的增加。
别以为你大小是个官,发工资的人就会给你新钞,比你品级高的人多的是,你算老几?
新钞不得紧着一二三品大员发俸禄啊?
大抵就是钱都向不缺钱的人流去了。
朱标经过蓝玉的提醒,开口道:
“如此晚了,你们三人还没吃饭,今夜还得忙个通晓,等那群犯人都压过来之后,就由王布犁你主审,先去吃饭吧。”
随即朱标就吩咐宦官,给他们赐宴,去隔壁吃饭。
等二人走了之后,朱元璋也现身了。
“爹,王布犁说的事情很严重。”
朱标语气有些激动,一年的时间,大明宝钞司近六百名工匠,十个月的时间,造了五百五十万锭。
待到洪武二十年后,每年大概在一千五百万锭左右的时候,宝钞就开始急剧贬值了。
洪武八年是大明统一战争当中的阶段性分水岭,主要是大明顺利实现平定四川,还有同北元打了几次小仗。
军事行动与物质赏赐是密不可分的,士气的振作,胜利者的犒劳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尚未完成的统一战争将难以为继。
没钱打个屁的仗啊!
没赏赐,士卒如何有动力啊?
本来士卒的收入也不高,全等着赏赐小发一笔呢。
大明初期每年也就二、三万两银子的收入,远远不够许多支出,直到朱棣上位后,财政收入才勉强突破十万两白银。
同时大明的铸造铜钱能力也极为有限,首先便是铜矿原材料短缺。
总而言之,洪武八年以前大明金属货币存量最多是20万两白银左右。
这一财政货币收入储备能力,根本无法维持国家正常财政开支和各类临时性财政支出。
尤其是还要提供保障统一战争顺利进行的庞大军事财政支出。
明初统一战争从一开始,国家就面临严重财政赤字的严峻形势。
洪武元年中书省臣的奏对中,也能晓得大明财政不足这一事实。
在这种形势下,朱元璋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发行不兑换性纸币,以满足财政开支需求,缓解财政压力。
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就是明初军事财政需要,直接推动的产物。
当然了宝钞支出数量巨大的另外一个时期,便是永乐朝。
因为朱棣要郑和六下西洋、五征漠北、征讨安南以及营建北京城。
这一系列的支出用天文数字也不为过。
要不然朱胖胖怎么一个劲的说,没钱,没钱,真没钱。
因为是朱老四从来不管钱。
登基以前跟王妃伸手要,登基以后跟大胖儿子伸手要。
本来洪武朝疯狂印宝钞,说句不好听的,滞留了上亿的宝钞。
永乐又印了很多,进一步增加了宝钞的数量,故而大明宝钞贬值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两代君主,大明宝钞就跟金圆券差不多了,擦屁股都嫌弃。
在扩张型财政政策下,货币贬值是不可避免的。
马歇尔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