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了逃跑主意,要将辽东的所有军队都撤到关内去,但是袁崇焕和祖大寿都没有走,留在了宁远城内。一场血战下来,一炮轰了努尔哈赤的大帐,才有了锦宁大捷。
只是后来两人的命运实在是颇有些戏剧性。立了大功的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三千六百刀凌迟活剐于菜市口,还被百姓们唾骂。而祖大寿两次都是弹尽粮绝,投降了清军,但是却又不愿意给清朝效力,最后老死在病榻之上,可以说是投降了清军,却又没有当汉奸。
“诸位免礼,尔等从京师千里迢迢来到辽东,一路辛苦。今后锦宁防线上的十多个屯堡,就要仰仗各位的指点了!”袁崇焕看了文书,自然知道李峰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前一段时间,兵部曾经行文过来,说了龙门吊的事情,辽东这边也正在尝试着搭建。现在李峰他们来了,这个问题正好就可以丢给他们解决。
李峰代各位匠官回道:“袁大人客气了,我等会尽快培训本地工匠搭建龙门吊,完成差事之后,还要尽快赶回京师向皇上复命!”
袁崇焕点了点头,说道:“尔等远道而来,今日就先歇息,明日一早,兵备道衙门将会安排尔等的差事!”
李峰连忙行礼道:“下官领命!”
这时候祖大寿却将那护卫军官叫住,问道:“刚才你等所唱何曲?”
那军官连忙回答道:“回祖大人,刚才那些兵士们所唱之曲,名叫《精忠报国》,乃是这位李大人所教!”
“哦!”听到这话,祖大寿和袁崇焕都不由得眼前一亮,转脸看着李峰,似有询问之意。
李峰连忙谦虚一把,说道:“袁大人,祖大人,这曲《精忠报国》,不过是下官经过山海关时,看到我大明边关雄壮,关宁铁骑威武,想到了这几十年来戍边将士的忠诚和勇猛,略有感触而已!”
“好好好,好一个精忠报国!”祖大寿拍手叫好,“几百年前,岳鹏举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几百年后,我等抗击后金,也自当效仿岳鹏举,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不错不错,回头你将这词曲抄下来,我宁远守军上上下下都要吟唱,以振军心!”
李峰答应了下来,正要告辞,袁崇焕却指着队伍中的囚车问道:“李大人,那囚车中关押者是何人?”
李峰答道:“是犯官熊廷弼,皇上命我将他带到辽东,要他搬砖头将辽东的城池都修起来!”
袁崇焕和祖大寿一听此言,不由得大惊失色,都狠狠地瞪了一眼李峰,连忙飞奔下城而去。来到了囚车跟前,看着头发花白,蓬头垢面的熊廷弼,两人都深施一礼,同声道:“参见熊大人!”
熊廷弼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咳咳,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囚犯,当不得二位的大礼!”
袁崇焕和祖大寿二人一脸的黯然,对视一眼,袁崇焕便说道:“将熊大人送到兵备道衙门,我又事情要询问!”
李峰他们被安排到了客舍休息,熊廷弼则是被送到了兵备道衙门。
进了兵备道衙门之后,袁崇焕叫人将熊廷弼的囚车打开,亲自将他从囚车里扶了出来,在椅子上坐好,然后深施一礼,眼圈红红的说道:“大人这两年受苦了!”
袁崇焕为什么对熊廷弼这么好?原来,袁崇焕素来就佩服熊廷弼,在他来辽东之前,曾去请教过熊廷弼平辽方略。熊廷弼问袁崇焕,你的方略是什么?袁崇焕答道:先守后战。熊廷弼一听,十分高兴,因为这和他当初的战略思想不谋而合。两人探讨了一番辽东兵略,袁崇焕受益匪浅。可以说,现在袁崇焕的很多思路,都是借鉴熊廷弼的。所以在袁崇焕的心中,已然是将熊廷弼当成了半个老师来看待。
熊廷弼则是叹了一口气说道:“熊某丢了辽东,罪有应得啊!”
袁崇焕沉默片刻,微微摇头道:“当初若非王化贞冒进,而是采取大人的方略,先守住战略要地,待立足稳定之后徐徐进攻,如何会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