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东西,是一种豆腐丝。将薄薄的豆腐皮切成牙签粗细的豆腐丝,然后再拌上切碎的芫荽,和黄瓜丝,便算是成了。
“客官,买些带走还是就着馒头在这里吃?”摊主一看李峰很有兴趣的样子,便连忙过来招揽生意。
“好好好,给我来一份……嗯,来两份吧!”李峰找了一条凳子坐下,看着那摊主飞刀切豆腐丝,切黄瓜,速度极快,切的也十分均匀,赞道:“这位爷刀工真好!”
摊主哈哈笑道:“我这天天切,都切了二十年了,自然是熟能生巧了!”
这豆腐丝,味道还真是不赖,很有些独特。不过李峰感兴趣的不是这个,他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法子。
回去的路上,李峰让沈芳带着他去买了一些笔墨纸砚,买了一把尺子,便雄赳赳气昂昂地回沈家去了。
回到屋子里,李峰将纸摊开,弄了一根筷子,削尖了当笔,在纸上开始画起图来。沈芳好奇的在一边,看他忙忙活活地在上面画出的东西,自然是看不懂。
“李恩公,你这是要做什么?”沈芳在旁边看的好奇,便开口问道。
“赚钱的东西!”李峰一遍画,一边回答道:“你信不信,我凭着这张纸,就能够赚到上百两银子?”
沈芳看看李峰画出的东西,不由得撇了撇嘴,脸上露出几分嘲笑,说道:“就你这画也能够卖出几百两银子?要是真能的话,那你岂不就是点石成金的神仙了!”
李峰哈哈一笑,将筷子一扔,小心地将图纸吹了吹,这才说道:“是与不是,过两天自见分晓!”
下午的时候,李峰叫上了沈芳,让他给自己找一家铁匠铺。
“铁匠铺?我们沈家就有铁匠作坊!”沈芳回答道。
李峰眼珠子转了转,心里盘算了一下子,便说道:“好,带我去吧!”
沈家的铁匠作坊,就在沈家的东边,沿着一条胡同走进去,这里面一片繁忙。除了铁匠作坊意外,还有其他的木器、银器等作坊,占据了从沈家到东边城墙之间的一大片地方。
进了铁匠作坊,沈芳给铁匠作坊的工头介绍了一下子李峰。当然他不说这是什么沈家的恩公,只是说这是沈家的贵客,让铁匠作坊帮着做一样东西。
李峰拿出了自己画好的纸样,给那工头详细讲解了一下尺寸和结构。
工头听李峰讲完了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铁匠来,用了不多时候,就造出来了。
“李恩公,这是什么东西?”沈芳好奇的看着李峰手里拿着的那几样小铁片一样的东西,皱着眉头,他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奇怪的器物。
李峰笑了,说道:“你不懂,等我做完了之后,你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出了铁匠作坊,李峰又让沈芳到木器作坊去,借了一套木工工具,找了一小块木头,这才回到了西跨院。
在屋子里忙活到了天黑吃晚饭的时候,李峰终于将活儿忙完了。
“成了!”李峰打量着自己做出来的新东西,不由得暗自得意。这其实就是后世时候厨房里用到的两样简单实用的东西——削皮器和蔬菜切丝器。这里面的刀刃是从铁匠作坊做的,其他部分,都是李峰自己用木材做成的。他记得这东西后世大约在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开始是走的电视直销,那一阵子一打开电视就能够看见一男一女用无比亢奋的声音,推销着这些东西:“赶快订购吧,马上拨打屏幕下方的订购电话,只需要一百八十八元,只需要一百八十八元,您就能够拥有一套方便快捷的厨房工具……”那时候,他家一个亲戚还真花了一百八十八元订购了一套,只不过两个月之后,在地摊上,同样的东西,只卖五块十块钱一个了。
李峰之所以想到做这个东西,就是觉得这东西简单实用,制作起来方便,而且潜在的客户群体大。你想啊,这大明朝得多少人啊,要是每家都能够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