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如果王逸不入股两大巨头,怕是很快,两大巨头就能做出同类产品,然而给其他品牌代工。可王逸入股了两大巨头,成了大股东之一。两大巨头靠着代工赚的盘满钵满,就不会再去山寨,更不敢再给其他品牌代工类似的产品!大股东+大客户的身份,是他们崛起的契机,也是枷锁。一旦得罪,失去大单不说,王逸再减持他们的股票,让他们股价暴跌,市值腰斩,得不偿失。念此,王逸看向宋思凝:“思凝,如果要供应全球,小的工厂意义不大了,产能太小。直接找蓝牙耳机领域的顶级代工巨头,比如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宋思凝点点头:“有道理,他们的产能很恐怖,相当于耳机界的富士康。苹果的有线耳机、数据线,都是立讯代工的。歌尔也代工了苹果的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只是我们的,会有那么恐怖的销量吗需要这种顶级巨头代工”之前王逸让宋思凝收购蓝牙耳机工厂时,宋思凝就了解过立讯和歌尔。但当下两大代工厂都是耳机界巨头,家大业大,宋思凝压根没考虑。毕竟星逸耳机刚起步,谁能想到会卖得那么火就连现在,宋思凝都觉得这种热销预定,只是暂时的,过两天就透支了所有潜力。王逸却是信心十足:“当然会,蓝牙耳机的市场非常大,全球一年百亿到几百亿,都不成问题。几年后发展到千亿,也没压力。”前世的多么辉煌,宋思凝不知道,王逸可是清楚。第一代206年9月份发布,2月份才开始预订,一个月卖了240万台!207年,卖出了400万台!20年卖出了3500万台!209年更是达到了6000万台!如今王逸提前五年发布,比起206年还要炸裂。毕竟206年优质的蓝牙耳机很多,虽然不错,但也不是独树一帜,甚至还有很多人吐槽,贬低。可在20年,整个蓝牙耳机市场都很落后,都很传统,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一出就是划时代般的存在,就直接奠定了无敌的地位。999的价格,又没有竞争对手,彻底卖爆也不成问题。这个月能卖多少,全看能产多少。而接下来一年的销量,千万级,完全有可能。一台国内999,国外500,一千万台那就是00到50亿的营收!至于利润,60%以上。大可以入股歌尔和立讯,然后各自安排五百万大单!完全可行。至于王逸收购的两个配件工厂,就生产其他配件好了。毕竟卖爆了,里面配套的有线耳机,充电线,充电器,也都得大幅度增产。还有卖爆的钢化膜等配件,也得增产。至于入股歌尔和立讯的资金,那更不是问题。先不说昨天卖出的百万手机+其他产品,就是50亿营收。当下全款预定的超过百万部,又是四十亿的营收。预定的超过50万件,又是5亿+。账上躺着一百大几十亿的资金,不愁,根本不愁。王逸看了下立讯精密的市值,才90亿!歌尔当下的市值,则是0亿。当下的歌尔竟然比立讯还厉害一些,直到多年后才会被立讯超越,碾压,甚至吊打……无他,歌尔的股东脑子有坑,核心高层动不动就减持。连核心高层都不看好歌尔,都这般减持砸盘,股民和机构,又如何看好而立讯就不同,创始人本就是从富士康出来的,很是熟悉代工模式。不但承接了很多富士康的订单,发展得也很稳定。星逸科技账上躺着一百大几十亿,全资收购立讯精密都没压力。不过没必要如此。当个大股东就好了。“思凝,你先别回济州了,直接去潍市找歌尔股份,谈下入股和代工合作的事。”“好的,董事长。”至于立讯那边,王逸打算亲自去谈。毕竟当下的立讯市值更低,更容易控股。来到高铁站,宋思凝改签车票,直奔潍市。正好原本准备投在济州的几大工厂,不但岛城在抢,其他几个市也都眼热。一旦入股歌尔,送上蓝牙耳机大单,也相当于既济州、岛城之外,在潍市也有了投资,也算是雨露均沾。王逸都佩服自己,都成了端水大师……至于当下的立讯,就是个小代工厂,接富士康溢出的订单,远不如歌尔。而歌尔本就是声学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