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甚至控股中芯国际,自然最好。毕竟当下的中芯国际,市值只有一百亿左右。还处于低位,前途可期。但可惜,中芯国际内部的股权争夺,不是一般地激烈,骚操作也多!王逸想要控股,真的太难。不过,王逸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资金,还有订单!65智能芯片的大订单!以及手中授权,也是中芯国际发力电信芯片的基础!中芯国际之前引入大唐投资,除了缺钱,另一个原因就是冲着大唐手中的-,来做移动3芯片。但-移动3的未来,并不乐观,很快就凉了。而王逸手中的授权却是当下,乃至今后做电信芯片,都必不可少的基础专利,比大唐的-重要多了!这些,都是王逸入股中芯国际,跻身甚至掌控中芯国际董事会的资本!当然,若是进展不顺,就只能收购晶圆厂,甚至自建晶圆厂。但可惜,这烧钱太多了,短期内困难。当下建一个英寸晶圆厂,需要70亿人民币起步。建一个2英寸的晶圆厂,要200亿起步!这还是20年前的价格,几年后,2英寸晶圆厂会涨到400亿以上!晶圆厂,就是这么烧钱。至于那些几十亿就收购了一个半导体企业,那是因为该企业只是芯片设计,没有晶圆厂,无法量产芯片。这种芯片设计公司,没多少固定资产,才不值钱。毕竟一座英寸晶圆厂的价值,就是70亿+了。想要低价收购,除非股份置换。比如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的寸晶圆厂,也买不起,就是用中芯国际的股份进行置换的,才低价收购的。没办法,晶圆厂太烧钱了。王逸也知道中芯国际内部混乱,甚至是猪队友,也想直接收购一座晶圆厂,奈何穷,拿不出200亿!2英寸的晶圆厂200亿起步,根本买不起。至于寸晶圆厂,也得70亿,短期内也不现实。倒是6寸晶圆厂便宜,小几十亿就够了,但是没意义。6英寸晶圆厂太落后,量产90芯片都困难。英寸晶圆厂同样落后,最多能生产90芯片,根本做不了王逸需要的65,想都别想。说白了,王逸要做65,45,2制程,必须是2英寸晶圆厂!而当下能收购的晶圆厂,大都是6寸晶圆厂,寸晶圆厂。这种落后的晶圆厂,收购了也没用,不少花钱不说,设备也太落后!王逸收了之后,还得烧钱把所有设备更新换代,把寸晶圆厂转成2寸晶圆厂……再投入巨资搞研发,提升制程工艺到90、65、55、45……完全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收购2寸晶圆厂。可2寸晶圆厂很少,乃是当下最先进水平,都被各大半导体巨头拿着当宝,几乎不会出售。连中芯国际的2寸晶圆厂,都是自己拿地投资建的!如此说来,当下王逸唯一的选择只有先入股中芯国际!后面赚了钱,再考虑200亿投建或收购2英寸晶圆厂的事。随后,王逸打开笔记本,看了下中芯国际的市值。2亿港元,也就是00亿人民币左右。这個市值很低,非常低,都不如一座2寸晶圆厂贵。原因简单,晶圆厂真正贵的并不是厂房和土地!而是里面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当下中芯国际只有几座落后的英寸晶圆厂,制程在在30-300。设备大都是张老当年弄的二手设备,制程落后,即将淘汰,并不值钱。说白了,中芯国际名下的几座晶圆厂,只剩下厂房和土地硬撑着,没多少价值。而新投建的几座2寸晶圆厂,还在建设中,都是无底洞,同样不值钱……汉芯等2寸晶圆厂,也只是中芯国际代管,并不是中芯国际自己的。再加上中芯国际负债累累,制程停留在65。而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已经做到45、40,甚至2,中芯国际落后了足足三代,自然估值很低。王逸拿出20亿,买不起一个新的寸晶圆厂,但能买下中芯国际不少的股份。今年五月份,中投2.5亿美元入股中芯国际,以每股5.39港元的价格获得36059053股,占股.6%,成为第二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大唐,占股9.0%。台积电0%的股份,则被稀释到6.543%,成为第三大股东。当下中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