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没有个人权利也没有个人价值,不需要有自己的梦想?,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性格,更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东西。
当初宣宁还没建立绣品厂,只是?把布料针线发下去,到?时候再收回定价的时候,尽管干活的都是?女人,但有不少男人来领钱。理由是?觉得自家?媳妇人笨,会?在这?短短的几百米路程中把钱弄丢了,有些女人也这?么觉得,这?笔钱对整个家?
庭都很重要,她们信不过自己,觉得自己没用,于是?让丈夫儿子来替自己领钱。
后?来宣宁成立了绣品厂,厂子只允许工人进入,工钱也只有本?人能领。除了那些需要带进去看着的小孩子,所有家?属一律不准进入。厂里还修建了宿舍供大家?休息,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住宿,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既要做工又要学?习技巧,为了省时间?就都在厂子里歇。后?来发现厂子里更自在,都主动?留宿在厂里,轻易不愿意回去。
在这?么一个封闭的小环境里,在几个泼辣姑娘的影响下,在宣宁有意地引导中,在经过学?习手艺慢慢进步的情况下,大家?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到?手的工钱也在肯定着她们的进步,她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说话底气也足了。还有些姑娘习惯了逆来顺受,但她们起码有了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在厂子里可以做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以绣品厂为中心,女人们发生了一些改变。后?来又是?绣品厂开始,女人们学?起了认字,算数,甚至进学?堂当管事?。
尽管扫盲班、学?堂都没有规定过性别,宣宁也曾明说过男女都可以去,但事?实上,这?些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男人,到?现在也只有几个女人。
后?来宣宁办了小学?,要求无论男女,只要年龄到?了,都必须要去,当时也有不少人觉得没有必要,还说过女孩不需要去,家?里也得有人干活,被治安队罚过几次之后?就老实了,只敢私底下抱怨。
但这?次不一样,不少德高望重的老人自认还有些脸面,来让她收回这?条命令。走在路上,周围的人投来的目光中除了信任,还多了点别的东西。
宣宁当然不会?收回。
非但不收回,她还把民约中没人注意的几条拿出来,带大家?复习了一遍。
不论男女,所有人应享受同样的待遇。
不论男女,可以单独立户,付清款项后?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和房子。
不论男女……
这?个时候许多人才终于发现,民约里“不论男女”这?四个字出现了很多次,只是?大家?还是?喜欢用以前
的想?法做事?,压根没在意过。这?几条只被女人们看在眼里,藏在心里。并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实现,一点点改变。
这?个过程很慢,但确实是?一直在进行?的,说书先?生的本?子也都是?宣宁过目后?才开始说的,有时候她也会?塞给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写成本?子说出来。扫盲班小学?的教材里也被她夹带了不少私货。她在平时有意宣扬那几个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小姑娘,仅有的几个女管事?都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潜移默化之下,经过了最开始的震惊和茫然,一部分人依然群情激昂,到?处大喊着“离婚不对”,还有一部分女人冷静下来,回顾自己一年以来的改变,甚至自己一个人偷偷假设,如果离婚了,她会?怎么样。
如果他们依然靠种地为生,那么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任何一个劳动?力的丧失都会?让整个家?庭过得更艰难一些。但清水县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发展,服务业也有了小小的起步,这?些人想?了一会?,突然发现离了也没什么,那个人有和没有都一样,没什么差别。
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
但确实有一部人有了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