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来的闭源情报了
因为他的到来,东风兵团对民航撤离路线的监控形成了闭环,而其他方面的监控,就顺理成章地交回到了鲍启等人手中。
陆路、水路因为路线狭窄短促、单次撤离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涉及到投鼠忌器的问题,只要掌握制高点,盯好几个码头、几条小路,就基本上能做到及时响应了。
三条路线封堵,还剩下最后、也是最隐蔽的一条路线,那就是分散突围。
是的,缅军要把暗影兵团送走,但这个“送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并非实实在在地去送。
所以,暗影兵团这些人,还是有可能以1到两人一组的散兵队列分散撤离的。
但是,他们可以分散撤出景栋,却不能一路分散撤出缅甸,因为他们不是缅甸当地人,哪怕对地形再熟悉,不能统一行动的话,时间一拉长,暴露的危险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陈沉判断,他们必然需要设置集合点,而这个集合点的距离,也必然不可能距离景栋太远。
那就好办了。
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还都只能在图上作业,你能想到的集结点,我就想不到吗?
陈沉在景栋周围按照双方布防情况、周边交通情况、地形、水文各种因素,画出了大大小小50个可能的集结点,然后让何邦雄分出了50个民兵,就部署在这些集结点守株待兔。
他不指望这些人能挡住暗影兵团,甚至一秒钟都不需要。
因为,只要他们看到了暗影兵团集结的踪迹,东风兵团的米-171sh,就会在20分钟之内,从孟宾扑到他们的头顶上。
20分钟,他们在丛林里能走出多远?
不是人人都是林河,最多也就三四百米罢了。
到时候万一真跟丢了,大不了就是执行李帮那套方案,挂点汽油桶往下丢
一切安排就绪,趁着景栋局势进一步收缩恶化的机会,陈沉抓紧时间,开始对东风兵团成员进行索降特训。
因为这次是真的要打空突了。
他没有再专门挑核心组来训练,反而一开始就淘汰掉了核心组的好几个人。
白狗,有轻度的恐高症,影响不大,但短期内很难纠正,直接淘汰。
石大凯,跟杨树并列的,队伍里最稳定的狙击手之一,他干脆就不要下飞机。
林河,技术水平基本达标,但战场经验不足,那种“怕子弹”的心理还没有完全克服,实在是打不了索降。
一轮选下来,东风兵团挑出来包括陈沉在内的6个人进入真正的索降训练环节,而在开始训练之后,又有一个人因为体型过大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