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杀。
等要过年时候,你们回来,就让大伯给她把个脉,到时候就知道了。”
“哪儿用得上我爹啊,我就会。”
赵元喜的声音传来。
赵元乐笑着回头。
“姐姐这么厉害啊?”
赵元喜放下背包,笑着:“我从小看着呢,这点本事还是有的,再说了,喜脉最简单,基本上都不会错。”
赵元乐:“那能摸出来是男是女吗?”
赵元喜:“能啊,但是得月份大些之后才准。
肚子里几个也很好摸出来,但大多人都是一个,我是没摸到过两个的。”
唐思文:“生双胎是天生的,有些人家就是娘女儿都生双的。”
她说着话,走进厨房,将排骨香肠挂在了专门熏腊肉的铁皮炉子上,炉子旁边,便是啃了的甘蔗。
赵元乐瞧见,问:“哪里有卖甘蔗的?”
唐思文:“到处都有,菜市场那边有,小巷子里也有,你要买的话,记得价钱啊,最多两个子一斤,差的,一个字一斤,千万莫买贵了。”
赵元乐:“好。”
唐思文忽然面露遗憾。
“唉,现在城里都不让熏柏树枝丫,差点味道。”
赵元乐:“为什么?”
赵元喜替唐思文回答。
“说是怕起火,还说烟子太大,对人也不好,反正就是不准熏了,要是熏了,遭举报了还要罚钱。”
赵元乐:“早知道就不拿来了,干脆放在乡下熏,到时候把熏好的拿来。”
唐思文:“算了,都拿来了,就这样吧,你跟喜儿去洗手,等下也要吃饭了。”
这次吃饭,就四个人一起吃。
天天吃完之后,就去替赵大成看门。
赵大成来吃的时候,饭菜有些冷了。
唐思文要拿去热一下,却被赵大成阻止。
“就这样,我将就一下快点吃,那边还有个病人呢。”
赵元乐疑惑。
“怎么这么忙了啊?”
赵大成吃着不太热的饭菜,抽空回答:“最近人多啊,外地的人多,还有好些水土不服的。”
赵元喜附和:“就是,搞的医院的人都多起来了。”
所以赵元喜吃完饭,就又往医院赶了。
赵元乐见唐思文在厨房忙活,便一个人揣着信去了邮差处。
这应该是家里人给赵二成送的最后一封信了。
这之后,赵二成应该就快回来了。
送完信,赵元乐走在街上,到处转悠。
她的目光都在那些生面孔上。
虽然她对县城里的人不是很熟悉,但还是看得出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区别。
这一路,她算了下自己看到的比例。
十个人里面,得有三个外地人了。
这个比例算是很高了。
要是等到铁路开通,这个比例应该还会增长。
走着走着,她便到了渡口。
渡口很多人,全是青壮年,大冬天的,穿着单衣,从船上到岸上,搬运货物,大汗淋漓。
扑面而来的味道,让赵元乐往后稍微退了些。
一个戴着瓜皮帽的中年男人朝着她走了过来。
他笑着:“小姑娘,找哪个啊?”
赵元乐:“我随便看看。”
中年男人:“看啥子?”
赵元乐看向他。
“我想问问,这里有没有那种卖活物的?”
中年男人面色一顿。
“活物?”
赵元乐:“就是那种西洋的猪啊,南洋的鸟,就是倒腾这些东西的。”
中年男人松了口气。
“这个啊,要分种类。”
赵元乐:“哦?”
中年男人伸出手,走到旁边。
“姑娘,借一步说话。”
两人在树荫下,说起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