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动乱,朝廷是非常重视的,这跟举国上下赋税有三成来自江南有关。而且江南是文学荟萃之地,朝中许多大臣都来自南方。祖籍被反贼占领,他们焉能沉得住气。
陆蓝紫占领流水县,松江府的守军压根没往上报,但是锦衣卫天下耳目,自然将此事告诉内阁和皇帝。不过他们并没有将陆蓝紫一介女流放在心上。
河南出了干旱,朝廷急于安抚流民,一时抽不出空管她,等安抚完流民,就会抽出空收拾她。
当郭正目和李太造反,短短数月时间就占了三府之地,朝廷这边也缓过劲儿,让皇甫松下去围剿。
朝廷这边对战事是胜券在握的。郭正目和李太出身不高,不过是草莽之辈,这类人起义通常具有局限性,只要朝廷这边粮草充足,武将世家出身的皇甫松一定能将二贼拿下。捉拿陆蓝紫,其实只能算是顺便,谁叫流水县离常州府那么近呢。
但是万万没想到,把郭正目和李太一举歼灭的皇甫松居然会败在他们从未放在眼里的女流之辈手里,而且皇甫松尸骨无存。
此事震惊朝野,文臣将武将骂得狗血淋头,认为这些武将平时疏于练兵,才导致轻敌。
能不轻敌吗?对方只轰了一炮,其余士兵就缴械投降了。说出去都丢人。
武将们也觉得冤枉,因为皇甫松并不是打不过对方,而是敌人的炮太强。如果朝廷也能让他们架炮过去,一定能战胜对方。
文臣武将在朝堂上吵作一团,谁也不让谁,最终还是不善言辞并且打了败阵的武将败下阵来。
皇帝出来打圆场,让大家不必争论,拿个主意来。
武将纷纷出列要带兵攻打流水县,将那女贼的项上人头提过来。
文臣们也没有竟见,刚才吵嘴架赢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胜了,要知道武将多数都是蒙古贵族,而文臣多是汉人。之所以跟他们吵,也是怕武将们拿陆蓝紫汉人身份说事。
他们这边还没拿主意,就听外面有人敲登闻鼓,一问才知那女贼寇竟派了使者想要面见帝王。
皇上也想探听对方虚实,于是将人叫进大堂。
陆蓝紫派出的使者是魏施兰,流水县本地人,父母只她一个女儿,自小充当男儿养,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是难得的管理人才。
魏施兰跟随商队出发,两个月到达京城。
进堂后,魏施兰不行叩拜大礼,在弯腰行了一礼后,直视帝王容颜。这在此时的大荣是非常失礼的形为。
礼部官员当即跳出来叱责反贼不懂礼数。
魏施兰却振振有词道,“我们那儿不兴跪败礼,就是对着陆县长也是如此。”
礼部官员还想再说什么,皇帝却是一挥手,让张思瑶说明来意。
魏施兰开门见山就让朝廷拿钱赎人。
这个要求匪夷所思,往日贼寇拿下一座城池都是招兵买马,壮大自身势力,唯恐自己的兵马不够多。她打赢了一仗,应该将这些俘虏收编入伍继续侵占城池才对,为何反其道行之?
几位内阁大臣聚在一起商议。以往四位内阁大臣拉帮结派,谁也不让谁,但现在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维系表面的和平,共同商讨逆贼。
“一万士兵,每人身价银十两。往上级别越高,身价银就越高,最高的足有一千两。”
这个价钱不能算高,毕竟在京城买个人丁至少也得二十两银子。但是银子给了贼寇,他们就能高枕无忧吗?
显然不行,贼寇有了银子,只会凝聚人心,慢慢蚕食周边城池。
四位内阁大臣有一半反对给赎银,理由也很简单,哪有朝廷正统跟反贼做生意的道理。
还有一半提议与贼寇虚与委蛇,等将士们们赎回来,再率兵攻打,这样既削弱对方实力,也能快速拿下县城。到时候花出去的银子也能收回。
最终将内阁的竟见递交给皇帝,请对方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