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进入最大生产状态,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所带来的就业压力。</br>在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周边,有着维多利亚州、首都特区、悉尼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四大行政区,也是整个澳大拉西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br>这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远超想象。</br>阿瑟对此也作出了重要决定,那就是开展新一期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建设,将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和利奥诺拉工业基地打造成真正的东西双工业中心的布局。</br>这两大工业中心有各自的优点。利奥诺拉工业基地靠近西澳大利亚的矿产,优点是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并且靠近澳大利亚内陆,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的轰炸。</br>而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虽然周边的矿产资源没有利奥诺拉工业基地那么丰富,但矿产资源也绝对不少。</br>更重要的是,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周边有着大量的人口,这也代表着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或许比阿瑟曾经寄予厚望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还要大。</br>这一点,就要看到时候布罗肯西尔工业基地的总生产量和利润来判别了。</br>但不管怎么说,继续扩大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规模还是很有必要的。</br>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阿瑟并不想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工业。但眼看着战争即将到来,这时候扩张工业是没有坏处的。</br>毕竟这场战争是比一战还要残酷的战争,资源的消耗也比一战多得多。</br>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制造的各种关于战争的物资,只要能够平安的运输到欧洲,就完全不愁销路。</br>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在太平洋有可能和岛国打一仗的情况下,扩大工业规模和产量,在工业和经济方面碾压敌人,就显得很有必要。</br>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工业规模已经是岛国的好几倍了。要是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话,阿瑟实在是不知道这场战争应该怎么输。</br>这也就是阿瑟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砸到海军方面。要不然,光凭目前澳大拉西亚和岛国巨大的工业和经济差距,岛国在海军军备竞争方面,是完全追不上澳大拉西亚的。</br>岛国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决定了他们在海军方面的投入虽然巨大,但也是有限的。</br>澳大拉西亚则不一样。如果阿瑟疯狂起来,完全可以做到岛国每建造一艘军舰,澳大拉西亚就建造两艘这样的夸张地步。</br>澳大拉西亚立国到现在,政府还没有负担过特别夸张的债务。要是真的不顾一切,岛国的经济规模绝对不是对手。</br>但可惜,阿瑟不会为了这么个对手,就耗尽国家的潜力。</br>更何况,在航空母舰更加强大,并且导弹已经领先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情况下,阿瑟也不觉得凭澳大拉西亚现在的海军规模,在对战岛国人的时候会输。</br>阿瑟对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新一期建设没有具体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就是和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组成一东一西两个工业中心的布局。</br>这也代表着,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规模是要朝着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追赶的。</br>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已经能够容纳超过150万名工人,而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目前只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一个零头。</br>要想达到150万名工人的规模,也就代表着布罗肯稀有工业基地要将目前的规模再扩大两倍才行。</br>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的工业大臣大卫·保罗·奥利弗,其实是偏向保守的。</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