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br>协约国各国的情况相较于同盟国好了太多,哪怕是伤亡比较惨重的法国和俄国,也远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br>甚至俄国目前仍然能够维持君主立宪制,资产政府甚至压制住了工人联盟,这可和历史上的状况完全不同。</br>阿瑟甚至怀疑,历史上那个国家是否还会出现,俄国是否还能成长为世界一级?</br>这些局面的不同变化,导致将来的二战是不可预料的,甚至德国是否会如同历史上那般发动二战都不一定。</br>奥匈帝国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在战后被分解,目前仍然保留了奥地利和匈牙利以及波希米亚的主要地区,当个末等列强还是没问题的。</br>总之一句话,战后的世界似乎有点乱了套了,和原本的历史的差异实在有些巨大。</br>阿瑟原本引以为傲的未来经验在这种背景下也变得有些鸡肋,只能更加大力的推动澳大拉西亚的发展,确保澳大拉西亚在任何时刻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好自己的国土和国民。</br>在庆祝胜利的前提下,阿瑟也没忘了让政府积极争取澳大拉西亚的利益。</br>德国的所有太平洋殖民地这是肯定的,是任何国家都不能从澳大拉西亚口中抢走的。</br>除此之外,阿瑟还下了指令,大力争取德国的科技人才,技术工人和科研军工企业,包括比较重要的工业企业。</br>战后的德国势必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混乱期,历史上还发生过大名鼎鼎的50万马克面包事件,无一不证明了战后德国人的处境并不好。</br>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吸引一部分优秀的德国人才移民到澳大拉西亚,那可要比争取一些赔款有用多了。</br>如果阿瑟记得没错的话,一战德国欠下的赔款,似乎到21世纪都没有还完。</br>与其争取那些赔款的比例,不如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比如德国军工厂和化工厂以及一些工业企业的设备,人才和技术工人,包括德国教育体系的人才等等。</br>澳大拉西亚拉拢人才的政策秉持着自己得不到,也绝对不让其他国家得到的原则。对于不愿意前往澳大拉西亚的德国人才,也不是不能接受。</br>但这些人将受到皇家安全情报局的严密监控,如果有前往其他国家的意图,特别是前往美国,这些人才就会遭到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暗杀。</br>目前的和谈澳大拉西亚方面派出的是驻法国大使卡尔斯·普约尔,真正的和谈代表肯特首相也即将出发,专门负责将来的和谈以及争夺利益。</br>出动首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法国人为了出出气,法国总统已经决定亲自参与这场和谈。</br>而英国方面也不逞多让,派出了首相阿斯奎斯作为代表。</br>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如果派遣的代表职位较低,未免就有些看不起英法元首的意思。</br>在综合考虑之后,澳大拉西亚方面还是决定派出首相肯特作为最终代表。</br>虽然肯特首相前往欧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这场利益分配的会议注定也会持续很久,毕竟瓜分德国可是一个大工程。</br>当然,前往欧洲的也并不止肯特首相一人。因为这次利益分配涉及到国家的各方各面,因此,几乎所有部门都会派遣人员,甚至是部门部长或副部长亲自前往。</br>而在前往欧洲之前,各部门部长也需要对于自己所需求的利益有一部分计划,这样才能方便在到达欧洲之后更好的索要自己的需求。</br>在看到各部门部长递上来的战争损失和索赔列表时,阿瑟这才明白为何德国会在一战后背负